運用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及社群媒體提供雙相症病患人際社會節奏治療及發展情緒復發警訊之早期辨識模式

Project: Research project

Project Details

Description

"雙相症病患合併藥物治療與心理社會介入之臨床成效較佳,但其遵囑比例低,運用智慧科技於雙相症病患之創新介入方式,將可能改善其對治療之可及性及持續性,並突破過往評估不易即時偵測復發警訊之限制。延續前期研究之實證照護成果,本研究旨在創新運用智慧型手機APP(簡稱:APP)及社群媒體,提供雙相症病患人際社會節奏治療及發展情緒復發警訊早期辨識模式,逐年評值其成效。
前驅測試階段(第一年),首先將跨領域研發「情緒復發警訊早期辨識模式APP」,並將前期計畫「雙相症人際社會節奏治療模式」之研究成果轉譯為互動式APP及網站,預計以南部某醫學中心30位雙相症病患為研究對象進行測試。以前瞻性縱貫研究追蹤「情緒復發警訊早期辨識模式APP」三個月,再以單組前後測研究評估「APP及網路版人際社會節奏治療」之前後成效,以每日推播方式同步於APP及臉書提供為期四週之人際社會節奏治療,採互動化、遊戲化及正增強回饋設計,並連結臉書以增進互動機會。於研究滿1個月及介入結束後將以質性訪談探究10位病患對前兩此介入的主觀經驗與反應,同時參考病患於臉書公開留言或聊天群組中的意見反應,依此進行兩介入模式之修正。
實證測試階段(第二年)—以相同場所100-120位雙相症病患為研究對象,採前瞻性縱貫研究以「情緒復發警訊早期辨識模式之APP」持續追蹤所有病患一年;同時間以隨機對照研究評值有無接受「APP及網站版人際社會節奏治療」前後於各成效指標之變化,並於介入後第3、6、9、12個月追蹤持續性成效。其中情緒症狀將採評量者盲目設計。
資料收集包括兩部分,「情緒復發警訊早期辨識模式APP」每日將從病患的智慧型手機回傳七種客觀之被動式訊息:傳出及接入電話及訊息數量、手機及網路使用時間、臉部表情、聲音音調及語言節奏、社群媒體語彙使用特徵及類型、地理位置及移動距離變化、活動量。「APP及網路版人際社會節奏治療」之成效評估指標包括: 情緒症狀、疾病觀感、疾病知識、服藥態度、睡眠品質、社會支持、疾病污名感受、生活品質、智慧型手機照護滿意度、住院次數(時間)、門急診使用次數、以及藥物種類(劑量);除了臨床人員將每月進行情緒評量、病患每週線上進行情緒自我評量之外,其餘問卷由病患於介入前後進行線上評量。本研究將借重跨領域合作以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技術分析智慧型手機所蒐集到情緒數位表型之巨量數據,嘗試找出可辨識個人情緒復發警訊之早期預測模式。"
StatusFinished
Effective start/end date20-08-0121-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