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布爾迪厄對康德的美學進行了「通俗批判」,他以社會學方法駁斥了無關乎利害等美學思想,主張品味的形塑與社會的構成有高度關係,而個體透過「幻化-遊戲感」在社會場域中實踐。但在洪席耶看來,布爾迪厄的理論將主體的品味與自主性限縮在社會框架裡,忽視了人在事物前得以「懸置」,在「警治」內得以「政治」的「自由遊玩」的美學可能性。兩人看法的差異,涉及結構觀點與行動視角的多重辯證,也有哲學美學與社會學美學不同側重的角力。本文試圖釐清兩者的主張,並透過「幻化遊戲」及「懸置遊玩」這組概念,與三種層次的自主性去解釋他們進路的差異。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Pages (from-to) | 127-162 |
Number of pages | 36 |
Journal | 中外文學 = Chung-Wai Literary Monthly (THCI Core) |
Volume | 48 |
Issue number | 1 |
DOIs |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2019 M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