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高教政策與臺生就讀意願之探討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Discu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 Policies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 Choosing Willingness of Taiwan Students
  • 林 士勛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中國大陸高校變革及發展源於發展經濟學領域所提出的勞動力市場供需架構,高等教育擴招政策前後所形成的勞動力供給差異,簡要的歷史文獻檢索,說明中國大陸高等教育改革與經濟密切相關,教育改革標誌著大學?能的重大轉變,也標誌著大學走出了象牙塔,步入一個全新的階段。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際勢力及綜合實力逐年增強,中國大陸已逐漸成為外國留學生就讀華語及加強競爭力的一項新選擇。中國大陸高校的發展深受政府政策影響,中國大陸自加入WTO後,更趨向從歐洲或美國引進相關的教育管理、相關教育課程,藉此提升大學競爭力。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綜合實力及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台灣學子前往大陸就讀不再僅是因為政策層面的吸引,更多的台灣學子為的是希望藉由求學階段適應大陸的環境,並希望藉由唸書的階段搶奪未來的工作先機。 藉由中英文相關文獻之蒐集,分析中國大陸高校政策的台生就讀意願的階段性變遷因素,自改革開放至1992年之前,中國大陸的高校仍知名度及競爭力仍不足外人所認可,為了「因應市場轉型」,中國大陸高校積極朝向「市場化趨勢」發展。2006年3月,中國大陸單方面承認臺灣教育部核准的高等學校的學歷;我方政府基於整體教育政策、教育產業、就業市場和國家安全等考量,但台灣未承認中國大陸學歷。2011年,讓兩岸文化與教育交流有更明確之發展。台灣承認中國大陸數百家的高校學歷後,「留陸」成為台灣學生留學的其中一個選項。 本論文之研究目的為:第一,希望探討中國大陸高校政策的政策轉型分析,高校轉變對臺生就讀意願之影響,從研究結果來看,「惠臺」政策及多元管道的入學模式都提升台生就讀大陸高校的意願,但是真正影響的關鍵仍是「學歷採認」,對部分的學生及家長而言,學生的未來性雖然重要,但「學歷採證」是提升家長將學生送往中國大陸接受教育的最重要關鍵。第二,中國大陸高校的教育已逐漸朝向「商品化」的趨向,在這個驅使下高校間的差距逐漸朝向不公平性的方向發展。第三,隨著中國大陸的國際影響力及經濟實力的增強,?多臺生希望藉由求學「先卡位」,「先適應」為自己的未來尋找利基點。儘管,多數的中國大陸高校已取台生「獎學金」的優惠,但隨著中國大「惠台」政策相繼出爐,對台生而言,其權益易受到保障,雖然不是影響臺生赴大陸求學的真正關鍵,但對台生來說「平等」是強化對台生大陸認同的關鍵性因素。第四,「惠台政策」是中國大陸企圖拉攏台灣青年學子的一個方式,在政策及市場的引導下,台生留學大陸已經未來發展的趨勢。 探究台灣學子前往大陸求學原因:第一,全球化下,中國市場已成為眾多企業家所關注的焦點,台灣學生希望透過求學進而在大陸尋找工作,並希望藉由人脈的連結,擴展自身優勢。第二,隨著中國大陸的高校知名度日益提升,中國大陸高校已成為台灣高中學子留學選擇,赴陸就讀的學生認為,前往大陸就得知名高校不僅提申自身的競爭力,也能為未來的工作奠定人脈的基礎。第三,全球化使中國高校與國際間的大學交流不斷增強,高等教育推向國際化的也是增中國大陸對台教育政策,多元化的考試渠道將更擴及台生的就讀意願,中國大陸政府也希望透過台商協會的工作機會吸引台灣子弟前往留學及工作,希望深化「三中一青」的政策發展性,綜合以上諸多因素,兩岸間的交流日趨頻繁,教育政策也逐步開放情況下,台生赴陸就讀高等校院之意願研究才是最主要的關鍵。 本論文就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一、對未來高等教育之發展,台灣當局應持開放、客觀的態度,更應厚植己身之實力,以因應全球化之變局;第二,人力資源的流動是全球化下非常正常的一個現象,隨著中國大陸的留學成為台生選擇的其中一個選項, 台灣當局應該以更客觀且公正的角度看待這件事宜。以利台灣當局重新思索台灣教育的現狀問題。
Date of Award2016 Jul 25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Chih-Chieh Chou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