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探討將三種前置溶劑依不同比例混合,以溶液加工法製備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元件的研究。使用反向結構:ITO glass / PEDOT:PSS (AI 4083) / perovskite / PCBM / BCP / Ag作為研究基礎。內容主要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溶液加工法的使用及成效;第二部分為三種前置溶劑的特性與混合後的探討。 選用氯苯作為溶液加工法的沖洗溶劑,在旋塗鈣鈦礦層的過程中滴入氯苯藉由離心力帶走多餘溶劑,再經低溫退火形成緻密且均質的結晶、覆?率100%的鈣鈦礦薄膜,可有效優化和電子、電洞傳輸層的接面及減少再結合現象。 三種前置溶劑為二甲基亞?(Dimethylsulfoxide DMSO)、γ-丁內酯(gamma-Butyrolactone GBL)及二甲基甲醯胺(N N-Dimethylformamide DMF),這些溶劑各有不同的沸點、揮發速度及其他特性,將三者依不同比例混合製備成元件,並探討其中的差異與趨勢。發現到在適當的比例趨勢之下,不僅能發揮單溶劑或雙溶劑的優勢,更能互相補足缺點,以提升整體元件的效能。而在極端或不適當的比例趨勢之下,三種溶劑無法有效匹配,反而導致元件效能降低。 最後以DMSO:GBL:DMF為5:2:3的比例成?製備出Voc=0 89 V,Jsc=19 45 mA/cm2,FF=0 76,效率高達13 1%的反向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重要的是,混合三溶劑以溶劑量比例為DMSO ? DMF > GBL的趨勢所製備成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再現性高,製作成本低,更能有不錯的光電轉換效率。
Date of Award | 2016 Aug 4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Supervisor | Chie Gau (Supervisor) |
---|
以溶液加工法製備混合三溶劑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鎮瑋, 游. (Author). 2016 Aug 4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