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玻璃微艙法測試建材逸散特性之適用性探討-以PVC地磚/塗料類建材為探討對象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Study on the applicability of emitted characteristics from building materials by micro chamber method-PVC tiles/paints as example
  • 張 頤安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摘要: 近年不少研究證實室內裝修建材種類可能會逸散出對人體有害之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質,而國內大多以檢測小型環控箱法進行檢測,但單若以此檢測方法可能會因艙體?之環境造成檢測產生缺失或低估,因此,有必要利用不同檢測方式進行化合物逸散的捕集評估以探討檢測法的適宜性。 因此,本研究根據逸散理論利用建材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實驗量測方式探討ISO 16000-25所規範之玻璃微艙檢測法與ASTM D5116-97規範之小型環控箱測試法之捕集差異,過程利用市售塗料和PVC地磚作為探討對象,以了解檢測法的優劣性。內容分析以建材逸散的揮發性有機(定性)和濃度(定量)為評斷基準,而實驗結果則以逸散推估以及微艙測試建材之逸散濃度特性來呈現,並於文末針對結果提出其方法的優劣性,以提供研究者和使用者作為應用參考。 本研究主要可歸納以下結論: 一、 玻璃微艙檢測法以熱脫附法檢測出壁體吸附殘留化合物,雖然占總體逸散值皆低於7%,但證實即使艙體內部檢測的環境中,塗料逸散的有機化合物仍有機會附著壁表面,造成濃度值的低估。相反的,環控箱則因無高溫脫附設定以及內部分流、氣密等問題,造成於檢測過程中無法全面性的測得建材逸散的濃度。 二、玻璃微艙法因高負荷高換氣環境以及高氣密採樣的狀態,使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原本微量的濃度能被放大因而能被檢測出,適用於短時間大量逸散的水性塗料或是微量乾式建材的檢測,與環控箱法相比亦能捕集到較多種類的化合物,但礙於逸散面積過小,導致塗料本身分子結構特性以及表面狀態容易影響化合物逸散的狀況,如不均勻混合、單位塗佈量過大等。檢測方法部分發現環控箱法的檢測比起玻璃微艙法較適用於室內建材的環境條件。 三、不同塗料於初始階段皆有大量逸散之餘,過程中亦有出現表層已乾燥但內層卻尚未固化的「指觸乾燥」逸散階段,而此階段與初期的大量逸散相比,仍具有一定程度的逸散比率,長期下來可能會對室內空間和人體產生健康危害影響。檢測結果中BTEX物質於水性塗料中檢測逸散值較少,而對於溶劑乳性或是樹脂膠狀塗料卻占有較高的比例成分;塑膠地磚方面,則會隨著環境溫度和厚度越高而使逸散增加。
Date of Award2015 Sept 4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Yaw-Shyan Tsay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