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會生態模式探索與中高齡者身體活動量相關之個人、人際與環境因素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Individual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rrelated with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using social ecological model
  • 李 逸軒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研究顯示身體活動對健康有多種好處,但國內中高齡者規律運動的比例偏低。中高齡者從事身體活動受眾多因素影響,過去研究較著重個人因子與身體活動的關係,較少討論週遭環境的影響。社會生態模式以統合的視角,分析個人、人際與環境因子之互動關係對行為的影響。本研究應用此模式以探討:(1)與中高齡者身體活動量相關的個人、人際、環境因子;(2)在控制個人、人際因子後,環境因子與中高齡者身體活動的相關;以及(3)中高齡者對運動機構的環境需求,做為未來提升運動參與方案時的參考。 本研究使用橫斷式問卷調查研究設計。研究對象為一般社區之健康中高齡者,採方便取樣,於台南進行面訪與全台灣的網路調查,共完成有效問卷697份,面訪130份,網路567份。資料收集包含人口學資料、自我效能、社會支持、鄰里環境、機構環境需求;依變項為每日身體活動量。使用多元迴歸進行統計分析。 單變量分析顯示性別、年齡、自覺健康狀況、運動同伴、運動指導員、運動開銷、運動組織、自我效能、社會支持及鄰里環境與身體活動量顯著相關(p <0 05)。多元迴歸顯示年齡(β = 11 p = 003)、自覺健康狀態(β = 17 p < 001)、自我效能(β = 28 p < 001)、與朋友一起運動(β = 11 p = 004)、鄰里環境(β = 08 p = 025)可以顯著預測身體活動量,其中以自我效能的影響力最強。整體迴歸模型可顯著解釋身體活動量17 38%的變異量。在控制個人、人際因子後,鄰里環境可以顯著增加模型解釋力(R2 change = 006 p = 025)。以年齡分層後,中年人組在控制相同變項時,鄰里環境可顯著預測身體活動量(β = 10 p = 012)。高齡者組之鄰里環境則無法顯著預測身體活動量。鄰里環境於自我效能和身體活動量的關係之間具有調節效果。運動機構調查顯示最重要之環境需求為「運動場地空氣流通,不會悶熱或潮濕」、「指導員有能力處理運動時發生的各種身體情況」、「設施與器材有提供清楚的圖示動作指引」、「備有緊急救護設施」、「指導員能夠考量每位中高齡者的個別性提供合適的課程」。 綜合考量社會生態模式不同層面因子與中高齡者身體活動的關係,顯示年齡、自覺健康狀態、自我效能、與朋友一起運動及鄰里環境皆為顯著的影響因子。未來在擬定政策、設計方案時需全面考量不同層面的促進方法,才有助於提升整體中高齡者的身體活動量。另外,在建置運動機構時,需強調環境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專業的指導員則需考量中高齡者的個別性,提供合適的課程,才能滿足需求。
Date of Award2018 Aug 29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Chia-Ming Chang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