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阿里山公路沿線與甲仙地區為研究範圍,依據2014年阿里山、奮起湖、龍美與甲仙雨量站之降雨資料及雷達回波強度,建立各站之雷達回波強度(dBZ)與降雨強度(I)之關係式,以便由回波推估降雨量。將降雨與回波類型分類後,屏除回波變動較大的對流雨陸生型回波,迴歸得各站之dBZ-I關係式。轉換成回波估計降雨強度之公式,因雷達回波估計降雨有高估的現象,因此進行修正得各站之以雷達回波估計降雨強度的公式。並探討台18線86k+950處邊坡於2014年地下水位明顯上升之降雨事件,發現累積降雨量與地下水位變動有良好的線性關係,雷達回波累積量與累積降雨量以及回波累積量與地下水位變動皆有良好之線性關係。由位在研究點前一小時處之預測點與研究點之回波強度比較,發現海生型回波走勢相似度高,可由預測點之回波推測未來一小時研究點之降雨強度。因此在進行公路管理時,由預測點回波可推估研究點之降雨尖峰值發生時間及其強度,進一步推測地下水開始上升的時間,考量降雨強度與累積降雨量以及地下水位變動以判斷公路是否可以通行。且由回波圖配合dBZ-I關係式能輕易讓民眾自行推測降雨強度,在防災應用上有方便實用的優點。
Date of Award | 2015 Sept 7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Supervisor | Der-Her Lee (Supervisor) |
---|
以雷達回波推估降雨量及邊坡地下水位之研究
雲筠, 何. (Author). 2015 Sept 7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