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復仇之課題,涉及了政治、經濟、風俗、社會…等議題,透顯出漢人在倫理關係、政教論述以及政經思考下的矛盾與衝突。經典、禮制中傳述的復仇原則,經師、議者所論述之復仇精神,再考量到社會醞釀的復仇氛圍,兩漢復仇禮俗所涵?的,不僅凸顯了環扣甚深的社會問題,更是深厚文化的寓意展現。 本論文藉由「義」作為思考主軸,將關注課題聚焦於倫理衝突、社會公義以及政經議題上。期望以此確立禮書、經《傳》之復仇原則,並且審慎細析公私、忠孝立場之區別,進而論明政治經濟與禮法糾結之課題。於研究途徑中,文化人類學之探討提供了良好的視野,例如: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對於「中」軸的討論,勒內?吉拉爾(Rene Girard)所進行的文化歸罪之議論。又,經濟學之視點,亦能映照出原則制定、利益選擇、心態誘導…等思考基點。並且在倫理學、歷史敘事學、社會學…等學科之承輔當中,實能豐富出兩漢復仇禮俗之課題。 於議題討論上,原始思維之觀點能夠開啟兩漢復仇情節之諸多課題,而經典記載之「父之仇,不共戴天」、「父不受誅,子復仇,可也」等原則,凸顯出漢人對倫理議題的高度重視。而「棄忠從孝」、「抉擇以忠」、「脫離忠孝」之復仇問題,更反映出禮制、法制、倫理結構、正義論述的種種衝突。並且呈現在流民問題、俠義復仇、政經困境…等諸多社會情節當中,反映在趨吉避禍、連鎖仇怨、禮法糾結之上。
Date of Award | 2014 Jul 26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Supervisor | Su-Chuan Lin (Supervisor) |
---|
兩漢復仇禮俗中的倫理、公義與政經議題
正沅, 莊. (Author). 2014 Jul 26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