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永久散射體差分干涉技術探討臺南麓山帶地區之地殼變形型態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Present-day Crustal Deformation of the Western Foothills in Tainan Area from 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y
  • 宋 小凡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六甲木屐寮斷層及觸口斷層位於臺灣西南部的平原與麓山帶交界處,南?接續,?斷層在過去研究中皆被認為是具有高度活動性之逆衝斷層,其中木屐?斷層長約 7公?,?甲斷層長約21公?,觸口斷層則被視為西部麓山帶之內麓山與外麓山帶的分界,其北段呈南北走向,南段則呈北北東走向,總長約28公里,是引發臺灣西南部地震的主要斷層。由於地震對人類的生命及財產帶來非常大之威脅,因此對六甲木屐寮及觸口斷層一帶進行地表變形監測研究,是目前極度重要且急迫的課題。 衛星?達差分干涉法在過去已被證實為快速、有效且全面的地表變形測?工具,其不受氣候、時間、人為等因素影響,且精度可達公厘級以上,又由於研究區域位於植被茂盛之山區,因此本研究使用2005年至2008年之ENVISAT衛星影像資?,採用永久散射體差分干涉法(Persistent Scatters SAR Interferometry PSInSAR)針對臺南六甲木屐寮斷層及觸口斷層一帶進行地表變形監測,獲得此區域2005年至2008年之衛星視線方向(LOS)時間序?和平均速?場,並將分析結果與GPS連續站及精密水準測量資料結果做比較,驗證PSInSAR所獲得衛星視線方向速度場之可靠性並藉此分析探討臺南麓山帶地區近年來的地表變形情況及可能發生機制,協助此區域進行地震潛勢評估及預防措施。 本研究同時將PSInSAR結果與GPS和精密水準測量之觀測成果相比較,呈現出的地表變形趨勢近乎一致,指出本研究之衛星視線方向速度場是可信的。而此研究結果顯示,在六甲木屐寮斷層以西的平原地區以5 - 10 mm/yr之速度在下陷(遠離衛星視線方向);在斷層以東的山區則以5 - 15 mm/yr之速度在抬升(靠近衛星視線方向),因此,本研究再次證實六甲木屐寮斷層為現今活躍之活動斷層,且具有發震潛能。
Date of Award2016 Sept 1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Ruey-Juin Rau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