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物降解水中MIB可行性之研究:降解菌分離及降解效率比較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Biodegradation of 2-methylisoborneol in water: Bacteria Isolation and Degradation Efficiency
  • 李 紹鈺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原水中的霉味物質2-methylisoborneol(2-MIB)為藍綠菌生長的代謝物,是造成飲用水口感不佳的原因之一,雖研究證實此物質對人體無健康危害之風險,然嗅味問題會影響民眾對自來水的信心,因此解決水中臭味問題,為現代自來水處理中重要的一環。目前臺灣常用的傳統淨水處理程序,無法有效去除2-MIB,文獻指出生物處理可促進2-MIB的降解,因此若要發展及應用生物處理法,分離環境水體中的降解菌是一個重要的步驟。 本研究從臺灣具有高濃度2-MIB之水庫中,成?分離出其中三株對2-MIB標準品具有良好降解能力之降解菌,根據16S rRNA的定序結果判斷分別是Methylobacterium sp LT Methylobacterium sp PA以及Methylophilus sp ,並比較三者在批次反應器中,對2-MIB的降解特性及降解效率。三者於高濃度(20 ?g/L)的形況下,都可在一周內去除70%至80%的2-MIB,顯示生物降解在處理2-MIB臭味物質的潛力。然而未來若要用於水廠處理程序中,尚需以真實環境體系,包括水體的2-MIB、背景物質、及有機物等對降解菌之影響,此外可加強分離環境中具有降解能力之微生物,以找出效能好之降解菌。 本研究並建立了一套以PMA前處理,搭配即時定量聚合?鏈鎖反應的方法,能快速定量反應器中活的細菌量的方法,可大量減少固態培養基的使用,並節省時間、降低利用濁度判讀產生的誤差。
Date of Award2017 Aug 10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Tsair-Fuh Lin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