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谷斷層為台灣造山帶中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現今之板塊縫合帶,其中,池上斷層因具有顯著之跨斷層擠壓速率,且為縱谷斷層地表潛移最顯著之區段,故為探討斷層潛移行為最佳之研究對象。本研究因此選定台東關山電光地區作為研究區域,在池上斷層破裂沿線的電光國小西北方約317 86 m,於排水道之水泥駁坎處發現破裂出露地表的區域,故在此建立潛移斷層監測網。 早期對於各類野外監測網的研究方式,是使用單點或點與點之間基線的方式,獲得二維座標,缺乏三維座標的數值。且早期的測量技術,無法快速獲取密集的點位相對座標,而現今使用近景攝影測量技術,能快速獲得待測點位的座標,並協助測得斷層進地表的活動行為。本研究將採用絕對精度可達0 3 mm之交會攝影及多影像匹配技術,針對研究區域活動斷層附近之地表地物進行取樣,進而偵測斷層於近地表造成之地殼變動量。以近景攝影測量技術做為主要監測方式,透過近景攝影測量技術,運用多方交會攝影及多影像匹配技術,使用被攝物體影像以建立物體空間相對位置。用以獲得台東關山地區池上斷層周遭地表變形之位移量。接著將根據此地表位移量進行潛移斷層活動行為分析。於研究中採用消費型全像幅單眼反射式(DSLR)數位相機,在經過嚴密之相機率定後,利用交會攝影及多影像匹配技術,針對研究區域活動斷層附近之地表地物進行較高頻率之取樣,進而偵測斷層於近地表造成之地殼變動量。由於本研究區域之斷層為潛移之活動行為,可藉由各時期斷層近地表的地殼位移量,建立台灣東部地區地殼變形形貌。 藉由分析786個觀測點位之時間序列及此研究牆面十二時期之位移變化後,可得到此牆面上下盤並無明顯之相對位移變化,因此推論池上斷層南段於此區域並無斷層潛移之行為存在;在時間序列及牆面前後期的位移分析中,可得到各點位隨時間之變化與雨量有關聯性,於濕季時皆往西邊移動,於乾季時則往東邊移動;因此本研究範圍之各點位受雨量影響而有週期性之變化。
Date of Award | 2017 Feb 2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Supervisor | Ruey-Juin Rau (Supervisor) |
---|
利用近景攝影測量技術探討台灣東部池上斷層南段之地表潛移行為
芊如, 陳. (Author). 2017 Feb 2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