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氧化法結合界面活性劑處理受戴奧辛污染土壤之研究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The study of treating PCDD/Fs contaminated soil by surfactant-enhanced chemical oxidation
  • 劉 仲鈞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戴奧辛類化合物為目前已知毒性最強的致癌性化學物質之一,現階段受中低濃度戴奧辛污染土壤缺少較合適處理方式,化學氧化法是透過氧化劑與污染物接觸進而破壞污染物的處理技術,具有效率高和可實場操作之潛力。然而氧化劑和有機污染物異相間質量傳輸的障礙往往成為化學氧化法效果的限制因子,本研究嘗試利用Triton X-100、Tween 80作為界面活性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鈉(SDBS)作為輔劑以增加戴奧辛類化合物之水溶性,並使用過碳酸鈉(Sodium percarbonate Na2CO3‧1 5H2O2)和過硫酸鈉(Sodium persulfate Na2S2O8)作為氧化劑,以化學氧化法結合界面活性劑處理毒性當量為141 000 ng I-TEQ/kg受戴奧辛污染土壤,評估適用反應條件與接續生物處理之可能性,期望能有效去除土壤中戴奧辛類化合物。研究結果顯示以SDBS取代部分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能有效提升從土中溶出OCDD的能力,Tween 80因為結構不相似於OCDD,使其對於OCDD之增溶能力不佳,Triton X-100對於OCDD的增溶效果優於Tween 80,而Triton X-100:SDBS為7:3的界面活性劑有最好的增溶效果,在濃度20g/L時可溶出25%之OCDD至水相之中。此外,系統中OCDD/F去除效果最好之氧化劑配比依序為使用50mM的0:1、3:1、2:1氧化劑(過碳酸鈉:過硫酸鈉),但考量氧化劑的特性,選用3:1為最佳配比,對OCDD去除率可達60%,對OCDF去除率可達36%。將最佳配比應用於土壤後,總毒性當量降低至83 500 ng I-TEQ/kg,毒性當量去除率為40 7%,證實為界面活性劑結合化學氧化法為具有潛力的整治方法。
Date of Award2016 Aug 24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Juu-En Chang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