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紀贛北三府的糧食市場整合研究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The Research on Grain Market Integration of Jiujiang Nankang and Nanchang Prefectures in Northern Jiangxi Province during the 18th Century
  • 王 世銘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清代江西素為產米之區,糧食自給有餘,可販運或賑濟他省。然而由於省內各地自然地理條件和人口數有別,所以各地糧食供給也豐嗇不一。此時,糧食市場的互通有無程度就決定了各地是否皆能獲得足夠的食糧,以穩定民生、安定社會了。在一個整合度高的糧食市場裡,各地區的糧食流通順暢,以有餘補不足,彼此關係密切,糧價也會呈現一致性的變化。究竟貴為產米重地的江西省,其糧食市場整合程度為何?至今只有贛南一區被專文探討,實為不足。 本文有別於贛南地區以同一農業區為面向來探討市場整合,而是選定贛北地區同水系的九江、南康、南昌三府為研究對象,來探討清代江西北部的糧食市場整合度,讓清代江西糧食市場的樣貌更趨清晰。筆者從「清代糧價資料庫」獲取18世紀贛北三府的米價數據,經過對此數據的可靠性評估和補遺漏值等步驟之後,建立起完整的米價時間數列,以利統計分析。接著,透過計量統計的方法對各府米價變動情形進行長期趨勢和相關分析,最後再以敘述性史料對照量化的結果,以探索贛北地區的糧食市場整合度。統計結果顯示,九江、南昌和南康三府在米價變動的長期趨勢頗為一致,皆為緩緩上升。而且三府米價的相關係數值都很高(兩兩相關係數值最高為0 91,最低也有0 87),呈現正相關。再輔以史料的說明與佐證,驗證18世紀贛北地區的市場整合度很高,三府屬於同一個糧食市場區。
Date of Award2015 Jul 3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Mei-E Hsieh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