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曲面法設計界面活性劑萃取茶樹精油最佳化之研究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Surfactant Enhanced Extraction of Tea Tree Oil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 楊 沛子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茶樹精油的使用歷史悠久,主要萃取方法為水蒸餾萃取其枝葉所得,成分為?烯類化合物組成,如單?烯類、倍半?烯類,以及衍生醇類。由於茶樹精油的主成分Terpinen-4-ol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能,使茶樹精油的應用從抗菌性,抗黴菌、抗病毒,以及抗癌性等,建立精油在醫藥、香粧品、以及日常用品等領域的重要性。在國際間有限的供給下,如何有效率的萃取出精油為重要課題,本研究期望在相同原料質量中,能萃取更多精油,故引入實驗設計法,除了探討水蒸餾萃取時間、萃取液/茶樹原料比例對產率的影響,並加入食品級的非離子型界面活性劑 Tween 20,期望輔助萃取效率。茶樹精油由於受到國際重視,國際標準組織制訂世界通用的茶樹成分標準,促使茶樹精油國際化時,可以減少技術性的差異與障礙,在國際標準ISO 4730中規範了15種茶樹精油成分,本研究以其中9種含量較高之成分為分析成分,並評估其抗菌與抗癌活性。   在中央合成設計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CCD) 中,影響茶樹精油萃取最顯著的因子為時間、時間×時間;最高萃取效率條件為Tween 20濃度3000 ppm、萃取液/茶樹原料比例22 5,以及萃取時間135分鐘。以此條件執行驗證實驗,加入校正因子於預測產率後,實際產率與預測值相近,放大實驗尺寸亦可以得到相近的產率;而將精油成分分析,得到主成分Terpinen-4-ol與萃取時間關係,當萃取時間越長,Terpinen-4-ol所占比例降低。與市售茶樹精油比較溶解度測試中,本研究之茶樹精油有更好的溶解效果,溶液也具有良好穩定性;在抑菌活性的定性實驗中,茶樹精油對大腸桿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皆展現抑菌效果,在大腸桿菌試驗中更與抗生素安比西林有相同的抑菌圈大小;抗癌實驗中,本研究茶樹精油對MG-63骨肉瘤細胞,於24小時的 IC50 為0 021%,48小時的 IC50 為0 015%,展現有效抑制癌細胞生長。
Date of Award2018 Jul 31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Bing-Hung Chen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