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自民國105年起,台灣心臟性疾病即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中排名第二。2017年WHO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重要的死因之一,每年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遠多於其他的疾病。然而,早期心血管疾病的死亡有很大的程度可從改善生活型態來預防。回顧台灣目前已發表的文獻,雖有?多文獻探討生活型態因子對健康狀態的影響,但尚未有研究將美國心臟協會的Life’s Simple Seven (LS7)做為主要影響因子對心血管疾病死亡進行探討。 目的:本研究以心血管疾病死亡作為研究依變項,並參考由美國心臟協會所訂定的LS7作為本研究自變項,探討對國人死亡之影響。研究目的有二,(一)探討45歲以上國人Modified LS7對六年後全死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影響;(二)了解30歲以上國人於Modified LS7之社會人口學特性。 方法:使用2009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庫(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NHIS)年滿30歲以上之樣本15 009人,再根據研究目的一及目的二依序放入不同的排除條件,目的一同意串聯死因檔之樣本為13 957人,排除45歲以下者、居住機構者、訪問對象為代達者、Modified LS7中任何一項有遺漏者、2009當年死亡者,最終樣本數為8 323人目的二為2009年NHIS年滿30歲以上樣本,排除住機構者、訪問對象為代達者、失能者(ADL>=1)及Modified LS7任何一項有遺漏者,最終樣本數14 461人。自變項主要參考美國心臟協會於2010年發表之Life’s Simple Seven (LS7)之七項影響心血管健康之生活型態因子,包含:(一)控制血壓(二)控制血脂(三)控制空腹血糖(四)不吸菸(五)規律運動(六)健康飲食(七)維持BMI。本研究將樣本達成Modified LS7的程度分為0分、1分、2分,再加總七個變項得分後獲得0-11分之總分(三高分數為0-1分),分數越高表示健康生活型態表現越佳。再依總分切為低中高分三個組別,探討樣本達成Modified LS7的程度,對六年後全死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影響。 結果:控制社會人口學特徵及健康狀態下,Modified LS7低分組全死因死亡的機率比高分組高出2 38倍的勝算,但對心血管疾病死亡則是無顯著差異。主要影響全死因死亡之Modified LS7因子為BMI;主要影響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因子為運動。另外,進一步分析社會人口學特徵及健康狀態變項對樣本Modified LS7組別之間的多元羅吉斯迴歸分析得知,男性、青壯年(30-49歲)、低教育程度、未婚/無伴侶、有心臟病家族史者、有其他疾病者有較高的勝算偏向Modified LS7低分組。此外,職業類別部分,白領階層的職業類別較容易偏向Modified LS7的高分組。 討論:目前有關於Life’s Simple 7的文獻幾乎多由歐美國家所發表,顯示此議題尚未受到亞洲的關注,本研究結果能補充目前台灣對於Life’s Simple 7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資訊,亦可作為提供30歲以上國人健康生活型態的參考。另外,本研究發現職業類別與LS7高低分組之間確實有所差異,此部分結果可應用於未來制定心血管健康相關政策或衛教,使決策者更能清楚針對特定族群進行介入。
Date of Award | 2018 Aug 28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Supervisor | Susan C Hu (Supervisor) |
---|
台灣中老年人生活型態因子對心血管疾病死亡之六年追蹤研究
智尹, 莊. (Author). 2018 Aug 28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