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火山的形成一般是因為泥質沈積物由地下的高壓環境伴隨液體和氣體向地表冒出,而形成泥火山的必要條件除了受壓的泥質地層加上豐沛的液體及氣體可補充,還需有裂隙提供路徑讓深部地層的高壓流體向上竄升。現今對泥火山的研究相對其他地質構造的研究少很多,而現今大部分的研究方法,如外觀的行為分析、地化的成份分析、地物的地下探勘等,這些方法都並非採用連續觀測的方式,但本研究透過架設地震儀可長時間進行連續監測,定期將資料回收並且分析整理,在確定了泥火山的主要頻段後,使用濾波的處理將泥火山的訊號與其他訊號(如背景噪音、人為噪音、地震訊號等)區分開。本研究除了提供一種新的方法來研究泥火山,可補足前人對泥火山研究缺乏的自動化連續監測,因為可以準確紀錄泥火山活動時間及持續時間,還可用於配合其他觀測方法來對泥火山進行研究,這對泥火山的研究進展有極大幫助。 本論文研究對象為旗山斷層帶上的新養女湖泥火山,本研究在對資料進行處理後分析,得知泥火山的活動訊號在15HZ以上開始出現,到本儀器最高可信頻率域皆有能量分佈,在時間序列顯示的形狀類似於火山地震中的螺絲釘型(Tornillos)活動,而活動的週期型態則有佔大部分時間的長時間微弱活動,這種噴發型式會在一天到一個禮拜不等的時間內,有規律的間歇式噴發,一個循環大約10到30分鐘,另一種噴發型式則是無間隔的連續噴發,這種狀態可長達兩個小時以上不中斷。觀察研究時間內發生的地震,發現少部分的地震對泥火山的噴發活動狀態造成改變。本研究配合其他方法的觀測資料做比較,其中包括了溫度與排氣量的測量,兩者與經分析處理後的地動訊號皆有一定的相關性。
Date of Award | 2018 Aug 29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Supervisor | En-Jui Lee (Supervisor) |
---|
台灣西南地區新養女湖泥火山活動監測與研究
宗璟, 何. (Author). 2018 Aug 29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