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西南部前陸盆地初始發育的沉積環境演化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Evolution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in Initial Stage of Foreland Basin Southwest Taiwan
  • 張 恭豪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由於台灣造山帶弧-陸斜撞的特性以及前陸盆地和鄰近造山帶伴隨著共生的關係,造山帶由北往南逐漸發育形成,西部前陸盆地從南到北代表前陸盆地從最早期至晚期的各個階段,因此台灣西南部可作為前陸盆地初期沉積環境演化研究的對象。本篇研究目的在探討前陸盆地初期發育的地層,根據野外地質的描述,來分析左鎮斷層以南、龍船斷層以西的二重溪層及古亭坑層沉積環境變化,以解釋其所代表盆地演化上的意義。 本研究經由觀察野外露頭的岩性、岩層厚度、岩石粒徑大小、沉積構造、化石種類等不同特徵,可將研究區域內的地層分為一種泥岩相、二種粉砂岩相及六種砂岩相。經進一步分析野外各種不同的岩相組合,本研究區分出四種沉積環境,由淺至深分別是濱面、遠濱過渡帶、上遠濱以及下遠濱。 根據岩相分析顯示:古亭坑層的沉積環境主要是遠濱過渡帶至遠濱,於NN19b期間有一次沉積環境向上變淺再變深的變化,到NN19c開始沉積環境又向上逐漸變淺;二重溪層沉積環境主要是濱面以及遠濱過渡帶為主,可辨認出沉積環境有四次向上逐漸變淺的循環。此外,本研究區域的二重溪層沉積粒徑有南北方向上的變化;一般而言,研究區域的沉積粒徑北段較南段略粗,北段可至中砂,南段則僅至細砂。 綜合岩相分析以及野外觀察結果,對比研究區域北邊曾文溪剖面二重溪層的岩相研究,本研究區域的二重溪層內沉積循環變化較少,可能肇因於本研究區域更靠近盆地中心,環境更深,因此記錄的沉積循環較少。而研究區域內二重溪層南北兩段剖面沉積環境並無太大差異,唯出露的沉積粒徑北段較南段略粗,此一現象可能反映出沉積二重溪層時台灣造山帶位於研究區域的東北邊。
Date of Award2015 Aug 27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Kenn-Ming Yang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