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實施前後對醫療品質及醫師醫療行為之影響─以骨釘移除與闌尾炎相關手術為例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The Effect of Implementing Tw-DRG on Medical Care Quality and Provider’s Medical behaviors: The Cases of Orthopedic Implants Removals and Appendicitis Related Surgery
  • 陳 明鎮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DRG)是健保署自民國九十九年起分五階段實施的一種給付新辦法,屬於「包裹式給付」,其目的在於提升醫療品質與降低醫療費用。目前已經實施第一、二階段,但社會各界與輿論仍存在疑慮所以暫時無法全面實施。多數醫院在營運成本壓力下將DRG案件盈虧責任轉嫁給醫師,卻可能造成醫師的醫療或申報行為改變。 本研究分析骨釘拔除手術與闌尾炎手術兩項DRG案件,藉由實施前後各醫療費用、主診斷與申報手術碼的差異找出醫師的行為改變。不僅藉由醫院申報資料,更經逐筆病歷校正,還原疾病原貌,以降低誤差。研究發現在實施DRG制度後,兩項疾病的住院天數都有明顯減少,醫療成本費用上則有不同結果;醫師對病人的醫療行為改變不大,但在申報的行為會藉由調升疾病嚴重度或改變主診斷或手術碼以避免承受案件虧損壓力,而且屬於群體行為模式。 健保署推動DRG制度時應正視醫界承受之壓力,不可忽略醫院的因應方式與醫師的人性反射行為,以免讓醫療環境更加速崩壞。
Date of Award2018 Feb 2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Shao-Chi Chang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