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民主化發展除了可從國內因素探討(如軍政府、翁山蘇姬、市民社會、經濟發展等),另外國際因素亦是推動緬甸民主化發展的關鍵原因。本文藉由相關文獻資料分析國際因素對緬甸民主化發展的影響,也探究各國及國際組織對緬甸的民主化發展介入方式採取強制策略或溫和策略的背後意義,以分析各國及國際組織投入緬甸民主化發展所獲得的優勢與劣勢,及目前緬甸朝向民主化發展後,配合全球化與區域化的潮流,各國及國際組織的因應作為。 本研究透過國際因素與民主化發展互動模式表所呈現的四項模式來說明緬甸1988年8888民主運動、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7年袈裟革命及2010年至2013年間各項民主化措施四個時期,中國、美國、日本、歐盟及東協對緬甸民主化發展的政經策略。藉此瞭解國際因素的強制策略與溫和策略如何對緬甸民主化發展產生正向發展影響或負向發展影響,並釐清中國、美國、日本、歐盟及東協投入緬甸民主化發展的模式移動軌跡。 國際因素促成了緬甸民主化發展的變化,這些國際因素中既有美國、歐盟等西方國家的拉力,也有中國、日本及東協給緬甸施加的推力。從中國、美國、日本、歐盟和東協對緬甸民主化發展的政治及經濟策略中分析對緬甸民主化發展的影響情形為:(1)中國的溫和策略對緬甸民主化是負向發展影響,(2)東協的溫和策略對緬甸民主化是正向發展影響,(3)日本的溫和策略對緬甸民主化是正向發展影響,(4)美國與歐盟的強制策略對緬甸民主化是負向發展影響,(5)促進緬甸民主化發展之最關鍵國際因素是東協,(6)中國、美國、日本、歐盟和東協在2011年緬甸文人政府成立後皆採取溫和策略來引導緬甸民主化正向發展。 從中國、美國、日本、歐盟及東協投入緬甸民主化發展之優勢與劣勢,就地緣政治來討論中國、美國、日本、歐盟及東協與緬甸互動效果為:(1)中國採溫和策略援助緬甸是獲利最大的贏家,(2)東協採溫和策略援助緬甸是完成區域一體化的關鍵,(3)日本對緬甸的策略?盪在援助與制裁之間已喪失東亞區域化的主導權,(4)美國與歐盟採強制策略制裁緬甸使中國對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大增,(5)美國以再平衡戰略宣示重返亞洲支持緬甸文人政府難以撼動中國在東亞區域整合的領導地位。
Date of Award | 2014 Jan 14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Supervisor | Jenn-Jaw Soong (Supervisor) |
---|
國際因素對民主化發展影響之政經分析:以緬甸為例
思翰, 陳. (Author). 2014 Jan 14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