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層壓密效應對人工湖補注效益之影響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The impact of land consolidation on the effect of artificial lake recharge
  • 廖 言培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屏東平原由於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蘊含豐沛的地下水資源,是當地居民重要的用水來源,並且造就了農牧養殖業的蓬勃發展,然而多年以來任意鑽井即可獲取大量地下水,加上自來水普及率低,使得抽取量大幅提升,導致當地地層下陷及海水入侵,造成當地水土資源相當大的損失。 而屏東縣政府於2013年3月29日進行大潮州地下水補注湖工程,期望藉由引入林邊溪之豐水期水源補注地下水,以達到涵養地下水及減緩地層下陷發生機率。在前人的研究當中,最常使用地下水數值模式模擬地層下陷與地下水位變化,然而卻並未考量地層下陷後對水力傳導係數之影響。因此,本研究將使用MODFLOW地下水數值模式及孔彈性理論建立屏東地區之地下水數值模式,在模式當中考量地層下陷後改變的水力性質,並且將林邊溪取水後河川水位下降此一因素納入考慮當中,透過穩態及暫態的率定與驗證,分析有無考量壓密之模式與設計人工湖取水方案,將其結果相互比較。 在有無考慮土壤壓密結果分析上,有考慮土壤壓密之地下水流模式模擬之誤差及人工湖對就區域所能帶來的補注量,皆小於未考慮土壤壓密之地下水流模式,更能準確估計人工湖對區域地下水補注量。 本研究設定三種補注方案情境,分別為方案零:不考慮人工湖,全年人工湖皆不作用,作為其餘方案之比較依據;方案一:人工湖將在六月林邊溪上游集水區發生之颱風降雨所帶來之水量,以3:7之比例將該水量分給人工湖與林邊溪,其餘時間補注分為豐?水期,並設定取水門檻,若林邊溪水位高於門檻值則取水入湖補注;方案二與方案一相同,差別在於六月時之取水比例改為1:9將該水量分給人工湖與林邊溪。在三種不同方案地下水位結果分析上,發現因林邊溪之地下水位高於人工湖地區地下水位,使得人工湖補注無法對林邊溪左岸地下水有太多效益;將模式右岸進一步劃分為扇頂、扇央與扇尾比較後,位於扇尾地區與鄰近林邊溪的地下水位受河川水位變化影響較明顯。
Date of Award2017 Aug 30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Wei-Cheng Lo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