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特性與產學合作成果之關聯性研究:個人套繫之調節效果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Researchers'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in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Social Tie as a Moderator Variable
  • 陳 玟珺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學者與業界合作關係中的學者個人特質、互動過程與成果。參考文獻所探討之變數後,本研究以學者之經驗、合作動機、投入程度三大面向為主軸,了解其對於不同產學合作成果之影響,並加入影響個人間合作關係的個人套繫為調節變項,了解哪些個人特性,是台灣產學合作能否成?之關鍵因素。研究對象為服務於台灣工學院、商學院、醫學院的大學學者,共發放2031份問卷,有效回收樣本為383份。 研究結果發現,當學者為年齡較長者、男性、能取得較多來自業界的研究資金者,對於學術成果、教育成果、商業化成果皆具有顯著之正面影響。此外,建立學者個人聲譽,有助於學術成果的產出;學者具有較高教職職位、具備研究資源之獲取動機、曾獲得研究獎項、擔任管理職位的學者,則有助於教育成果的產出;若要促進商業化成果,工學院的學者有助於商業化成果的產出,在投入面則以高教職職位、獲得研究獎項之學者、研究生產力較大、擔任管理職位、具備研究資源之獲取動機,皆有助於商業化成果的產出。 而個人套繫的調節效果發現,高研究生產力的學者,較強的個人套繫,能強化學術成果與商業化成果;但是對於有業界經驗的學者而言,較強的個人套繫,則強化教育成果之負向關係。
Date of Award2015 Jul 20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Ching Ying Huang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