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因地球暖化的極端氣候影響,台灣的颱風降雨量屢創新高,而台灣有70%以上的土地屬於山坡地地形,其脆弱敏感的自然環境特性使得台灣山區聚落遭受洪患、土石流的危害極大,加上不當開發與超限使用之行為,以致於山坡地的地質、土壤變得脆弱,當颱風來襲時,容易因豪雨沖刷導致災害發生,加上聯外與替代道路少,延誤救災避難時間,最後導致山區聚落受到嚴重衝擊與損失。政府單位為適當地制定防減災策略,多以風險評估方法進行災害風險之分析與風險地圖的製作。 一般災害風險評估和風險地圖的製作多以縣市界或鄉鎮界作為分析範圍之劃分。然而,以行政邊界為範為的劃定方式,當一行政區中跨越兩種以上不同地形時(如:高雄市有平原、山坡地、谷地、台地等地形),風險因子在不同地形中的災害暴露度影響的差異就會被忽略,以致於無法呈現社會、經濟與環境特性在空間上的差異性。此外,雖然防減災的策略與規劃在災害管理的階段中屬於最為重要之階段,但大多數的相關研究僅注重於災害發生前(減災階段)的風險評估,卻忽略了災害發生後(救災、復原階段)的風險如何因災害影響而導致變化,相同風險因子的權重也會因為時期的推移而有所不同。若能對各個風險管理階段進行風險分析並比較之間的差異,將有助於適當且適時地回應災害威脅、降低衝擊。 為了回應上述之議題,本研究利用100公尺之數值高程模型(DEM)將高雄市之地形分為平原、山坡地、台地、谷地四種類別,透過層級分析法(AHP)之專家問卷設計判斷風險因子於不同地形與時期中之權重變化,分析暴露度空間分佈。結果顯示在颱風災害下,不同地形確實有不同的暴露度等級,透過AHP加權方式,可以更為精確地指出高暴露度之地區。高暴露度的區域集中在山坡地與谷地範圍,亦是過去颱風災害發生時的易受災區域,包括桃源區、那瑪夏區、甲仙區、杉林區、內門區、茂林區等。 後續配合地文性淹排水模式模擬2009年莫拉克颱風之降雨逕流造成之淹水情況,依本研究所述之風險概念,將淹水模擬結果與暴露度地圖結合,繪製風險地圖,其中包含無加權、減災階段加權與應變階段加權等三種,等權重之風險地圖並無時期區分,其結果僅為颱風災害之風險分布,位於中高風險的範圍部份為谷地與山坡地地形,部份位於平原地形區域;而有加權之風險地圖的中高風險範圍極大部份分布於谷地,少部份位於山坡地。另外,災害發生後,受到災害衝擊之區域會變得較為脆弱,使得該區域的災害風險提高,若短時間內再次有災害發生,可能造成更嚴重之損失,故本研究計算災害發生前後之風險變化值,其值可代表一特定地區受到災害衝擊之嚴重程度,且該地區在災害發生後可能需要更多的協助。與災害記錄之疊圖結果可得知災害發生前後風險變化量高之區域與歷史災損記錄相符合,且集中於山坡地與谷地範圍,包含那瑪夏鄉、桃源鄉、甲仙鄉、六龜鄉、杉林鄉、茂林鄉、內門鄉、美濃鎮、田寮鄉、大樹鄉等。
Date of Award | 2016 Aug 18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Supervisor | Han-Liang Lin (Supervisor) |
---|
山區聚落之颱風災害風險評估分析—以高雄市為例
庭綺, 許. (Author). 2016 Aug 18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