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的統計,心臟疾病已居台灣十大死因的第二位(行政院衛生福利部,2011),而心血管疾病中又以冠?動脈心臟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簡稱CAD)占最大多?。 治療冠心症主要目的有兩個:第一,改善病患的預後,減少死亡率。第二,改善病人症狀,減少心絞痛發生,提高生活品質。一般冠狀動脈疾病臨床的標準療法均先採用藥物治療,當左主幹枝有50% 以上狹窄,主幹枝有70% 以上狹窄,或者生理參數(FFR)小於等於0 8,則需進一步積極的以心導管置入塗藥支架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治療。然兩者孰優孰劣長久以來即是醫學界爭論的焦點。過去的研究顯示,就長期死亡率或產生Q波心肌梗塞的發生率而言,兩者難分軒輊,但對於台灣人而言,經胸開刀的大手術仍存在著一定程度恐懼感,故當臨床上遇到複雜性冠狀動脈疾病患者,患者傾向於心臟內科治療(即以心導管置入塗藥支架治療)為大部分,故本文想探討影響病人選擇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或以心導管置入塗藥支架治療因素分析。 本研究架構以Ajzen(1985 1991)的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為基礎,探討行為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及行為意向對病人的選擇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或以心導管置入塗藥支架治療的行為分析,探討這些變數是否對醫療行為有顯著影響。 本研究問卷共分五部份,分別為行為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向及基本資料,經由調查200位病人,得到有效問卷199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9 5%;運用E views計量經濟學統計軟體及LPM線性機率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建立迴歸方程式模型討論之,主要研究結論如下:(1)驗證行為態度、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向均有顯著關係;顯示病人對選擇心導管置入塗藥支架治療的效益有較高的健康認知,但費用昂貴又令其卻步。主要是於複雜型心血管的治療,病人對經胸開刀的大手術仍存在著一定程度恐懼感,而當個人擁有更充足的醫療認知時,會選擇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來減少再阻塞的發生。(2)驗證主觀規範並不呈現顯著關係;顯示病人面臨醫療需求時,重要關係人所期待的結果,並不會影響病人本身的決定。當病患得到充分的內外科醫生給予的風險利益評估後,會以冠狀動脈繞道作為優先考量。
Date of Award | 2014 Jan 13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Supervisor | Hsin-Hong Kang (Supervisor) |
---|
影響病人選擇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或以心導管置入塗藥支架治療因素之研究
志成, 陳. (Author). 2014 Jan 13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