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病人的患病表徵與自我照顧行為:常識模式為基礎之護理人員主導的教育介入成效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Illness Representation and Self-care Behavior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Effects of a Nurse led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Commonsense Model
  • 張 婉慈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研究目的:探討運用常識模式為基礎的衛教介入對提升住院心臟衰竭病人出院後三個月之患病表徵與自我照顧行為的成效。 研究方法:採實驗性設計、方便性取樣於南部某教學醫院的心臟科病房。採隨機分配為兩組,每位個案完成三次問卷追蹤,時間點為前測、出院後1個月及3個月。納入條件:被醫師診斷心臟衰竭(NYHA II-III)、20歲以上、可國台語溝通、無生活自理能力缺失者,共收案107位,其中介入組58位、對照組49位,完成出院後三個月追蹤者各為30及32位。二組除住院常規衛教外,給予衛教本。介入組於前測後,分析其患病表徵得分狀況,以心臟衰竭自我照顧衛教手冊進行個別性衛教約20-60分鐘,於出院後二周及第2個月電話追蹤。研究工具含心臟衰竭患病信念量表、心臟衰竭自我照顧指標。統計分析包含獨立t檢定及線性混合模式,其中遺漏資料採直接最大可能性估計處理。 研究結果:個案平均年齡為62歲,介入組64歲、控制組60歲,兩組間的人口學特性均無統計上的顯著差異。患病表徵方面,78 5%病人對心衰竭病因有錯誤認知,但多數患病表徵單題得分偏向與醫護人員一致。在二組比較方面,患病表徵總分、辨認、時間軸、控制及後果於時間、組別及時間和組別的交互作用均未達顯著差異。自我照顧方面,兩組於前測之自我照顧信心前測得分為介入組59分、對照組53分,線性混合模式分析顯示組別(p < 001)及時間和組別(p < 05)的交互作用中呈顯著差異,事後比較兩組於出院後第一個月(p < 05)、第三個月(p < 001)以及出院後三個月和前測的變化趨勢(p < 01)呈顯著差異。自我照顧維持前測得分在介入組54分、對照組56分。自我照顧維持於時間(p < 001)達顯著差異,但於組別及組別和時間的交互作用未達顯著差異。 研究結論:整體上,二組個案之患病表徵偏向與醫療人員一致但自我照顧不佳,透過以常識模式為基礎所提供的患病表徵衛教以及三個月的電話追蹤,介入組的自我照顧維持行為並未有顯著的改善,雖然病人的自我照顧信心不足,但衛教能維持病人的信心。
Date of Award2018 Jul 12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Hsing-Mei Chen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