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分析網路程序法於行動式土石流觀測站派遣之研究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for Dispatching of Mobile Debris Flow Monitoring Station
  • 羅 凱鳴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台灣位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經常性的地殼變動造成土質鬆軟,每逢雨季來臨時,西太平洋颱風及豪雨往往引發嚴重災情,再加上台灣山區地形陡峭,在陡坡多、降雨多、土石堆積多等條件下,土石流即容易產生。行政院農業委會水土保持局(以下簡稱水保局)為台灣山坡地災害防治主管機關,為蒐集土石流發生過程的相關資料以及適時得以發佈避災資訊,水保局於西元2002年開始建立新一代的土石流觀測站,進行多尺度儀器觀測資料蒐集工作,並於2003年開始研發行動式土石流觀測站,迄今已有3組行動式土石流觀測站(以下簡稱行動站)投入土石流防災監測工作。 行動站派遣時機多在颱風侵台時期,如何在全台1719條潛勢溪流中選擇適合觀測的溪流,對於土石流觀測工作格外重要。分析網路程序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P)是由分析階層程序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延伸而來的,ANP包含決策準則(群落;clusters)、元素(elements)(節點;nodes)及連接線,與AHP差別在於加入了相依(Dependence)與回饋(Feedback)的作用在超級矩陣上,目的是希望顯現各因子交互作用的影響。因此本研究利用文獻回顧方式確立主要評估準則及評估體系所包含的評估指標,同時取得各評估因子之整體決策權重值。本研究對於潛勢溪流進行實證研究,透過溪流文獻資料及現場調查資料,再參照中央氣象局颱風預報雨量,利ANP計算流程進行方案評選。 經由上述方法建立一套符合行動式土石流觀測站於颱風侵襲時的派遣地點選取模式,作為土石流災害應變單位決策參考,提高行動式土石流觀測站蒐集土石流事件資料的能力。
Date of Award2018 Sept 3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Chia-Yen Lee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