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CMB受體模式探討台灣地區原生性硫酸鹽、硝酸鹽貢獻比例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Analysis of the contribution of primary sulfate and nitrate in Taiwan by CMB receptor model
  • 李 其宏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本研究針對台灣地區逸散性污染源之指紋資料進行相關研究及補充,主要利用再捲揚實驗分析,配合現地採樣具代表性之樣品,實驗模擬分析TSP、PM10及PM2 5之粒徑質量比例及成分分析結果,用以建置台灣地區逸散性污染源之指紋資料。 本研究彙整實驗分析結果與相關採樣報告,重新建置指紋資料,相對於原始指紋資料,新建置之指紋資料解析元素種類較多,本研究亦配合台中地區2013年八處PM2 5採樣分析結果,進行新舊指紋資料模式模擬分析比較,可以發現新建置指紋資料之模擬解析率及各項統計規範皆優於原始指紋資料;而模擬結果計算中,原始指紋資料之原生性硫酸根及硝酸根貢獻比例大多為1% ~ 2%以下,而新建指紋資料之模擬結果中,原生性硫酸根貢獻比例約在3 5%,原生性硝酸根貢獻比例約在7%,主要因為以往硫酸根及硝酸根之來源推估大多為衍生性氣膠形成,忽略原生性排放之影響。 本研究亦針對2012年台中地區與2013年台南地區、金門地區、屏東地區等地之PM2 5採樣分析結果,進行CMB模式模擬分析比較,探討各地區各月之貢獻比例差異,模擬結果中主要原生性粒狀物之貢獻來源為道路揚塵(15 7%~36 1%,平均為27%)、交通源(4 3%~18 8%,平均為9 9%)、農廢燃燒(2 4%~17 4%,平均為7 5%)及非鐵二次冶煉(3 7%~10%,平均為6 1%)。生性硝酸根之貢獻比例中,三月至四月間貢獻比例約為5%~30%,五月至十月各地貢獻比例約在20%~60%,十二月則明顯下降為10%,整體而言,三月到四月往往是當地全年貢獻比例較低之月份,各地之原生性硝酸根貢獻時間分布差異較為明顯,同時段間之同地區空間變化差異不大;原生性硫酸根之貢獻比例中,三月至四月間原生性硫酸根貢獻比例約為5%~15%,五月到十月間則略為下降為4%~14%(基隆僅有五月到七月之結果為20%),十二月則為5%,各地原生性硫酸根貢獻比例則較不受時間變化而改變,整體而言三月通常為全年貢獻比例較高之月份,隨著月份而略微下降,但整體時間差異性不大,但各地原生性硫酸根貢獻比例差異較大,貢獻比例空間變異性大於時間變異性。
Date of Award2014 Sept 10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Yee-Lin Wu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