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勞動法制的建構與變遷(1949年至2008年):政策網絡觀點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The Construction and Change of Labor Policy Legal Framework in Taiwan 1949-2008: The Policy Network Perspective
  • 林 煥庭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政策網絡(Policy Network)是資源依賴所形成的網絡,彼此之間存在某種社會關係,在此一結構內,成員互動並相互影響,不同團體因為在網絡中的位置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影響力,它是中層的分析型態,用以探討國家與社會互動之結構性或互動狀態。本文運用Rhodes R A W 政策網絡理論的研究架構,以描述性方式概述「勞動法制建構過程」的網絡狀態,包含網絡之中所含的網絡成員、網絡整合程度、網絡的資源與權力關係,並進一步借用Read M D 環形圖,以網絡成員依其政策接近程度,描繪出不同時期的政策網絡圖像分析。 筆者著重的描述性焦點在於勞動法制形成過程中,政經環境對政策網絡成員的影響、政策網絡對勞動法制的影響和政經環境變動下的政策網絡變遷。例如解嚴前的勞動法制多由國民黨進行決策,至六零年代社會型態開始改變,逐漸由封閉走向開放,1984年「勞動基準法」的施行,加上1987年蔣經國總統宣告解嚴,帶動了一波爭取勞工權益的抗爭行動,數個勞工團體加入議題網絡,1987年成立工黨、1989年成立勞動黨,勞工代表開始進入政治領域,有些人擔任立法委員,有些人則進入政府機關擔任機關首長,1998年全產總成立和2000年民進黨政府上台,政策網絡又一次大規模變動,全國性總工會開始可以進入政策社群,但它們又與政黨結合,逐漸失去勞工團體應有的自主性,本文對於這些現象提出政策網絡的形成和變遷說明,並驗證出勞動法制之政策網絡易受政治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且處於易變遷不穩定的狀態。
Date of Award2015 Jul 3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Jeng-Fang Ting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