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缺血性心臟病是造成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在心血管疾病中已知的危險因子之一為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無論是在糖尿病或是心血管疾病,都有著比一般人還要高的發生率。由過往的研究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使用hydroxychloroquine (HCQ)可降低糖尿病的發生率,但所觀察的研究族群都為白種人,但西方國家在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都與亞洲國家有所差異,因此目前並不知道在亞洲族群身上是否有同樣效果。本研究欲探討臺灣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使用HCQ與糖尿病發生之風險。 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回溯性新使用者世代研究,以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作為研究材料,納入在2002年至2008年有連續兩筆(間隔在30天以內)以下四種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methotrexate (MTX)、hydroxychloroquine (HCQ)、leflunomide (LEF)和sulfasalazine (SSZ) 之處方紀錄,且其中任一次就醫紀錄有被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者為研究對象。研究終點為患者被診斷為糖尿病並且被處方降血糖藥物(包含胰島素)。本研究之主要分析採用unidirectional 的暴露方式,以時間相依性的Cox比例風險迴歸模型進行分析,探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使用HCQ與糖尿病之間的相關性。 研究結果 本研究最終研究對象總人數為26 599人,根據病患用藥暴露情形分成兩組,HCQ使用者為21 969人、未曾使用者為4 630人。本研究發現,在未校正任何因子時,HCQ使用者的糖尿病風險顯著較低於未曾使用者(HR=0 72; 95%信賴區間0 61-0 85 P<0001)。將所有變項放入校正,HCQ使用者的糖尿病風險依然顯著較低於未曾使用者(HR=0 76; 95%信賴區間0 65-0 90 P=0 0013)。在更進一步進行敏感性試驗及分層分析都得到一致的結果。 研究結論 由本研究結果得知,臺灣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使用HCQ進行治療,可能可以減少病患後續發生糖尿病的風險。此結果與先前的相關研究一致,但相較於白種人,此預防的效果在亞洲族群的危險性降低幅度較小。
Date of Award | 2015 Aug 27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Supervisor | Yea-Huei Kao (Supervisor) |
---|
探討臺灣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使用Hydroxychloroquine與糖尿病發生之風險
韋岑, 陳. (Author). 2015 Aug 27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