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裔混合社區中外籍移工與居民的公共空間政治:臺南市鹽田社區之個案研究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The politics of public space between migrant workers and residents in ethnic-mixed community: A case study of Tainan Yen Tien community
  • 紅 韋任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隨著全球化力量的影響,跨國人口的流動/移動/遷移已經是勢不可擋,而不同族裔跨越國界來到異鄉需要重新建立屬於自己的地方,如此才能讓身心都得以自在安放,但是在公共空間建立地方感的過程中,卻往往與原先已居住或使用?久的當地居民、具該國籍身份的公民發生空間使用上的競逐。以台灣而言,自1990年代開始大量引入東南亞外籍移工,每到假日皆可在火車站週邊看見移工的聚集,甚至在某些都市的空間縫隙中藉由消費的媒介形成了獨特的族裔空間,卻也引起些?台灣公民的劃界排除甚至是驅趕,這類的族裔消費空間已有相當多研究探討,然而在移工所居住的社區型空間卻是過往研究較少著墨的,在鄰里社區這樣一個較細微尺度的空間中,是否能夠看見公共空間促進異質族群彼此溝通瞭解的?能呢? 本研究以臺南市安南區之鹽田社區作為研究個案,探討鹽田社區這樣一個外籍移工與台籍居民共同生活的族裔混合社區中,移工與居民如何在公共空間互動?並進一步援引族裔領域化機制:劃界(領域化)、跨界(去領域化)、再劃界(再領域化)以及前台與後台、規訓空間、弱者的武器等概念,試圖以動態視角檢視各群體於空間使用角力的變化,以及互動所在的空間特性如何影響互動的發生。研究方法透過參與式觀察盤點社區各類型之公共空間及其活動、使用者特性,接著透過深度訪談了解台籍居民、外籍移工、台灣族裔商家、東南亞族裔商家、流動式攤販及相關社區頭人彼此在各類型公共空間之互動模式,是否有特定族裔使用特定空間的族裔領域化情形?在空間競逐的過程中誰掌有主導權?身為相對弱勢的一方是否有機會能夠突破既有領域進而產生跨族裔互動甚至進行再領域化的翻轉? 研究結果發現「藉由縫隙進行跨界」之案例出現在廟埕、公園與球場;「藉由媒介進行跨界」的案例出現在廟埕、街道巷弄與活動中心;「再劃界」案例發生在街道巷弄、廟埕及公園空間。上述成果顯示不同類型之公共空間有各自多樣態的跨族裔互動方式,移工也並非只是過往研究比喻之「週末口袋社群」,在社區中的部分移工會試圖「將外翻的口袋再翻回去」,或是在公共空間中構築多層次的後台、施展弱者的武器,是一種試圖守護自我領域隱密性不讓人得以輕易窺見的行動,也說明移工不只是被動適應不友善的制度結構,也有較積極的方式將口袋外翻的面積盡量減少。
Date of Award2019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Wei-Ju Huang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