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屏地區的開發過程中,鳳山曾為首要行政中心。隨著時代變遷,城市空間風貌不斷地改變,而日治時期便是一個最關鍵的年代。為了解鳳山城市的改造過程,本研究從歷史背景調查為開端,先釐清晚清街市紋理,再進一步分析日人領台後近代化改造的策略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影響。本論文主要探討主軸有下列四部分: 一、鳳山縣城歷史變遷與空間輪廓 透過文獻整理論述鳳山如何成為府城以南最重要的行政中心,並藉由分析城市空間輪廓與邊界、市集街道的探討,建立晚清鳳山整體空間結構。 二、高屏地區都市計畫的推動 在總督府大力推行西化政策進行城市改造的目標下,高雄、屏東成為了重點發展區域,原本繁華的鳳山卻並未因此佔盡優勢,反而因為大量漢人的聚居與舊市區開發腹地受限,使其晚清高屏首城的發展被殖民政府刻意忽視。 三、鳳山都市計畫的空間策略 鳳山的公共設施大多於都市計畫發布前完成,初期亦有零星市區改正工事推動,在發展途上雖不是日人重點發展城市,但因經濟體系完整,市民力量不容小覷,使得殖民政府在晚期仍投入更多建設,並計畫統整街道網絡系統、佈局街廓規模,再結合大高雄都市計畫的方針,讓鳳山成為更適宜區住的城市。 四、近代化改造對鳳山的影響 舊時城鎮的空間佈局受近代化影響有了巨大的轉變,筆直寬闊的街道帶來便利的交通,整潔舒適的空間成就美好居住環境,但城市發展的歷史意象、空間紋理卻逐漸消逝。此部分將透過探討鳳山近代化改造的成果,分析歸納其影響層面。
Date of Award | 2016 Aug 30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Supervisor | Chuan-Hsiang Hung (Supervisor) |
---|
日治時期鳳山城的近代化改造
園甯, 程. (Author). 2016 Aug 30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