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質複合板之調濕性能測試與評估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Experiments and Evaluation of Moisture Buffering Performance of Wood Composite Board
  • 曾 偉菱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著重室內環境品質,室內濕氣的問題也逐漸受到重視。台灣各地年平均相對濕度在75%以上,屬於高溫多濕的環境。控制室內高濕問題,可利用建材具有的多孔隙,對室內環境濕氣進?吸濕與放濕,這種能有效緩和室內相對濕?的建材,被稱為調濕建材。調濕建材被視為一種有效被動式(passive control)的濕氣控制手法,可以提升室內空氣品質及居住者的健康。國內已有研究指出,使用調濕建材搭配適當的通風換氣,能夠有效的減少相對濕?在70%以上的時間。在調濕建材中,木質建材在室內設計是相當常?的材?,然而?多研究僅針對實木的濕氣緩和效果進?探討。 使用在室內裝修的木質建材中,以木質複合板最為常見,其成本較實木低且廣泛運用於系統家具、木質地板、壁板等室內裝修中。木質複合板的製程受到材料、膠合劑種類、膠合層厚度等等的影響,不確定性的變因較多,因此,國內外對於木質複合板材調濕性能的相關研究較少。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木質複合板之厚度、木質複合板貼覆表面材、木質複合板塗裝後的調濕性能。實驗材料為厚度4 5~18mm之木質合板為基材,搭配無塗裝的竹材、橡木、栓木薄片為表面材;以及厚度18mm合板,搭配以木蠟油塗裝的竹材、橡木、栓木薄片為表面材。依據ISO 24353:2008進行調濕性能實驗,測試其調濕性能,了解影響木質合板調濕性能的因子以及合板塗裝前後的性能差異。 實驗結果發現,表面材料、表面材厚度、塗裝的有無皆為影響材料吸濕性能的主要原因,而基材厚度較不影響材料的調濕性能。表面材料部分,竹材貼覆於厚度4 5~18 mm基材合板上時,吸濕量比貼覆其他表面材料來的好;吸濕量最差則為橡木薄片以及厚度12mm之基材。表面材厚度部分,厚度0 5mm橡木薄片貼覆於厚度4 5~18 mm基材上時,吸濕量比厚度0 2mm橡木薄片都來的高。材料塗裝部分,試材塗裝後的吸放濕比率、吸放濕量皆降低。基材厚度部分,吸濕量並不隨材料的厚度增加而增加。 本研究參考日本建材試驗中心評估基準以及北歐標準進行調濕性能評估。日本建材試驗中心評估結果,發現竹材複合板之等級最佳;吸放濕比率部分,所有試材皆未達到基準規定值70%以上,顯示所有試材放濕性能較差。採用北歐標準評估結果發現無塗裝之材料,厚度4 5、18 mm之合板、竹材複合板、雪花栓木複合板、橡木複合板評估等級,平均等級均為「好」。 實驗結果以斯皮爾曼相關係數及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以分析材料各項變因與材料吸放濕量之相關性,結果發現材料之吸放濕量,與表面材厚度以及塗裝有無的相關性最高,其次為表面材種類與基材厚度。
Date of Award2016 Aug 1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Yaw-Shyan Tsay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