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及目的:中風為一常見的中樞神經受損疾病,而多數中風病人都飽受上肢感覺動作?能受限所苦,進而導致日常生活?能受限。在眾多針對中風病人的療法中,利用機械手臂協助誘發動作,並透過反覆練習來協助個案恢復上肢?能是近年興起的治療手法。目前文獻中並無充足之證據顯示機械手臂療法比起傳統職能治療手法更能將治療成果轉移至一般生活?能表現上,因此本研究主旨為探討新型的機械手臂Armeo?Spring是否能比傳統職能治療手法更有效地改善個案上肢動作?能與動作品質,並能將治療成效轉移至日常生活?能表現中。 研究方法:本研究共招募14位中風個案作為研究對象,利用方便取樣的方法,受測者透過成?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職能治療組轉介,分組方法為隨機分組,個案抽籤後後分配至兩組,其中9人為實驗組(機械手臂Armeo?Spring介入組)、9人為控制組(傳統職能治療介入),每位個案每次介入一小時,一週二至三次,共計12次,並在介入前、介入後進行評估,評估內容有: 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score UE part、Barthel Index、Manual Ability Measure、上肢伸手取物(reaching)動作分析,其中動作分析所使用的參數有動作時間(movement time)、動作單位(movement unit)、運動軌跡平滑度(path ratio)、手臂-軀幹協調性(Arm-Trunk coordination)等,並且共施測九個個位置,水平以身體中線、左右肩峰為水平三個位置,高度則以手平舉、上下30度作為三個高度標準。 研究結果:針對動作能力的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score UE part機械手臂組在介入前後的比較中有出現顯著進步 (p = 0 008),但在日常生活量表中的Barthel Index、Manual Ability Measure皆沒有出現顯著差異,而機械手臂組與傳統職能治療組在以上三個量表中之間也沒有出現顯著差異。運動學參數中,僅有健側標準化手臂-軀幹協調(Arm-Trunk Coordination normalized through unaffected-side)中在與傳統職能治療組中後測組間比較時多數參數與位置沒有出現顯著差異,僅在ΔNATC的部分出現顯著差異(p = 0 03)、NMTd有出現顯著差異(p = 0 05)。本研究認為機械手臂能夠協助中風病人恢復上肢動作?能,但在12小時四週的治療量中仍無法將進步轉移到日常生活?能中,且在伸手取物的動作品質中,儘管都有小幅進步,但仍無法有顯著的差異,因此本研究認為臨床上透過新型機械手臂Armeo?Spring能夠協助中風個案恢復上肢?能,但仍需要更長的治療時間以及更頻繁的介入次數。
Date of Award | 2015 Sept 2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Supervisor | Li-Chieh Kuo (Supervisor) |
---|
機械手臂介入對改善中風病患上肢動作與日常生活表現?能之療效:隨機控制型研究
普淳, 莫. (Author). 2015 Sept 2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