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平面上升對於社會與環境上的衝擊是21世紀空間規劃所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尤其沿海都市地區更是潛在高洪災風險的區域,因此以防災為導向的土地使用與管理計畫是未來重要的議題之一。本文透過以馬可夫鍊(Markov Chain Analysis)為基礎的細胞自動機模型(Cellular Automata CA),用以結合海平面上升所引發的洪災風險與土地利用變遷模型,進而探究洪災風險對於未來土地利用型態的空間分布與變化情形。 本研究挑選高雄市沿海地區為驗證範圍。首先,透過洪災風險評估來了解高雄市高洪災風險的熱點地區,其主要集中於高雄市北邊的茄萣區、高雄市中心,以及南邊的林園區。其次,藉由2006年與2014年國土利用調查資料來模擬2030年的兩種情境,分別設定為有無納入洪災風險之情境的土地利用型態。研究結果可以發現兩種情境皆顯示高雄市中心的沿海地區,因發展區位優良且交通便捷而仍是建成環境理想的發展區位,而導致未來依舊高度受到海平面上升之潛在衝擊威脅下。另外,透過統計分析與空間自相關,洪災風險是可能影響民生用地與工業用地在區位上之選擇與配置。藉由本研究的動態模擬評估來了解未來土地利用型態的趨勢及變化,用以給予及早擬定與調整氣候變遷下空間規劃策略的相關建議。
Date of Award | 2018 Jul 30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Supervisor | Hsueh-Sheng Chang (Supervisor) |
---|
沿海都市地區洪災風險對土地利用型態影響之探討:以高雄市為例
柏霖, 陳. (Author). 2018 Jul 30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