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河川消退特徵及地下水儲存量之研究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Study of Basin Reces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roundwater Storage Properties
  • 高 楷涵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河川流量及地下水儲存量為人們賴以維生的主要可用淡水資源,本研究探討台灣南部流域河川消退特徵及高屏溪流域地下水儲存量,期能作為台灣水資源管理參考。首先在流域消退特徵方面,本研究參考Brutsaert(2008)低流消退分析模式,制定低流穩定期及常態狀況消退片段篩選模式,參數化台灣南部流域河川的消退曲線,以特徵化流域之河川流量與基流量消退特徵,參數化結果顯示,流域單一消退事件難以描述流域整體消退特徵,流域消退時間與消退事件初始流量大小之關係中,河川流量之二次回歸具高度相關性,並且在台灣南部各流域之消退時間指數空間分佈情形中,里嶺大橋及阿其巴橋流量站有較特殊的流量消退特徵;總體而言,河川流量相較於基流量有較低的消退時間指數,並且流域之低流穩定期消退期間,消退時間指數較流域之常態狀況來得高。 在地下水儲存量方面,台灣南部各主要流域中,以高屏溪流域流量站及雨量站資料較充足、集水區範圍寬廣,並且上下游有不同的水文特徵,因此針對高屏溪流域進行地下水儲存量探討。本研究考量?水期之地下水殘存體積,利用基流量歷線推估週期性地下水儲存量,以建立水文週期概念模式,藉由概念模式之累計線形量化結果,探討高屏溪流域各集水區地下水儲存量與降雨量之間的週期性變動情形,以及趨勢變化特徵。透過水文週期累計線形的正規化套疊分析,可判定歷年豐水期發生時間,推估地下水儲存量及降雨量的時間延遲(time lag)關係;正規化套疊分析結果顯示,流域各集水區的時間延遲狀況有所不同,並且水文週期前期之延後天數較中後期來得長。
Date of Award2016 Aug 4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Cheng-Haw Lee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