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的都市化是一個全球關注的問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快速都市化問題。快速都市化最明顯的特徵是移入人口快速增加,從而造成對住房需求之滿足的衝擊。此外,當都市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時,新的就業崗位將吸引新的移入族群,而不同移入群體的社會經濟背景在住宅的空間區位、社區結構與住房形態體現出各自的群聚特性,這些特性必須以某種程度反映在城市規劃的內容與控制規範上,方能降低快速都市化對都市土地使用與環境規劃的影響。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國深圳都市化進程中因就業人口群聚而形成的住宅社區之特性。深圳市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常住人口人口由1979年的不到30萬人成長到2015年的1138萬人,其中更有將近90%的居民為外來移入人口。依據深圳市移入就業人口的特性,其都市化過程可劃分為:1979-1985年—製造與加工業人口成長期、1986-1995年—電子工業人口成長期、1996-2005年—服務業人口成長期及2006-2015年—高端服務業人口成長期,并依據上述四個時期劃分,分別探討移入人口之住宅區位、社區空間組織及建築形態三個議題。 住宅的區位特性首先選定1979、1982、1995、2007年間的市街地圖,以空間型構法則進行區位分析,住宅社區區位之全域整合度(RRAn)均值在此四個時期分別為0 411、0 558、0 474及0 524,區域整合度(RRA3)均值由1 074上升至1 824,同時RRAn及RRA3數值基本上由多個整合度區間向單一區間集中,空間上的分佈呈現於1979-1985年間集中於羅湖區內的深南大道、筍崗路等東西向主幹道,以及紅嶺路等南北向主幹道沿線,1986-1995年間開始向福田區內深南大道??的的濱河大道、北環大道、蓮花路等東西向主幹道,以及香梅路、新洲路、彩田路等南北向主幹道蔓延,1996-2005年間?進一步向以上道路延伸出的次幹道及支路網轉移,2005-2015整體路網基本定型,新建住區散佈於各通達等級高的道路旁; 再結合田野資料分析住宅社區組織與建築形態,可見住區組織形式的變遷可反映出不同時期主導產業之從業人口的生活特性,如1979-1985年間以傳統村落改建的城中村、工廠宿舍小區及小規模公務員小區為主,1986-1995年間則以由多個小區組成的大型社區為代表,居民多?工業區職員;1996-2005年間陸續出現針對不同居住群體而規劃的住區,面向中高收入的企業辦公人群;2006年以後主要透過都市更新進行商業綜合體開發,住區形式多以公寓或超高層豪宅為主;而建物形式同樣反映出都市化中不同產業人群的生活習性與價值取向,?能配套上針對不同居住族群有所細分,具体表現為以滿足基本居住需求為主到注重經濟實用性,再到享受型的轉變。
Date of Award | 2017 Aug 15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Supervisor | Han-Liang Lin (Supervisor) |
---|
深圳市都市化過程中的住宅社區發展特性研究
玥, 許. (Author). 2017 Aug 15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