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臺灣河流書寫之研究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A Study of the Contemporary Writings Depicting the Rivers in Taiwan
  • 賴 怡璇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河流作為一種地貌,亦為人類棲居的場域,與人類關係密切。在1980年代後臺灣政治、經濟、社會有?多改變,更重視土地認同,以河流為書寫主題的作品增多,然而臺灣學界對河流書寫的研究不多,這一文類未成為公認的研究範疇,吳明益的河流書寫研究可說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篇章。本論文借用吳明益的論點,並借用文化地理學理論,考察河流書寫文本,探究其中呈現的人河關係,發現河流書寫的多元樣貌,除了是記憶與認同的象徵,也與當代社會變遷有密切關係,進一步實踐為社會運動,有行動文本的意義。本論文分為五章,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問題意識、文獻探討,以及研究範圍,第二章至第四章,以主題區分章節,希望呈現河流書寫的主題在1980年代後的發展脈絡。可分出三個主題:一、記憶與認同的書寫、二、自然導向書寫對河流的理解、三、環境運動是河流書寫的實踐文本。第二章討論傳統定義的散文中,河流書寫是為集體記憶的再現文本,以及作為認同的主題,河流是自我定位與族群認同的載體,美好的河流形象是過去式,對比呈現現代經濟開發對於河流的汙染,這類書寫真正的主體是人而非河流。第三章討論自然書寫中的河流書寫。發現在1980年代自然書寫興起後,書寫者意識到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做為生態意義的河流開始受到重視,書寫者反省人類活動對河流造成的污染,並且開始了解河流的自然史、環境史,展現超越人類中心主義的環境倫理觀,並進一步開?哲學與美學的思考。第四章討論河流書寫的行動性。自然書寫重視真實觀察經驗,使河流書寫進一步成為環境運動的思想平臺,並且在2000年後成為社區營造的動力之一,鼓勵居民規畫理想生活環境。本章節亦討論網路平臺、影像記錄等跨媒材的河流書寫,討論河流書寫能帶動社會參與,實際鼓勵居民想像並創造理想家園。由本論文可知當代臺灣河流書寫的豐富樣貌,亦具有呼應時代的發展活力。
Date of Award2017 Aug 28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I-Ming Chien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