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程海運船隊派遣之經濟與環境效益-以中國渤海灣為例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short sea shipping and fleet allocation-The example of Bohai Bay in China
  • 王 意婷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本論文採用作業基礎模式(activity-based model)探討短程海運之經濟與環境效益,以船型Feeder、Panamax、Post-Panamax等三種不同類型為基礎,分析短程海運之油耗與排放量以及最佳船隊之派遣,最後加入不同價格之碳稅,探討短程海運之應用,是否受碳稅之影響而有差異。結果顯示:(1) Post-Panamax、Panamax與Feeder排放強度分別為8 25~9 03克/海浬之間、9 33~12 21克/海浬之間和12 62~17 7克/海浬之間。三者之平均排放強度依次為7 65、10 4和15 29克/海浬,相較之下,Post-Panamax每延噸海浬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Feeder最大,二者相差約2倍。發現船舶類型越大,具有越高之環境效益,Post-Panamax類型船舶比Feeder類型船舶平均?海浬少排放約50%的 CO2。(2) 就營運成本而言,Post-Panamax平均?延噸海浬總成本為0 00314美元,比Panamax(0 00363美元/噸)和Feeder(0 00536美元/噸)少,表示大型船舶較中、小型船舶較具經濟效益。再加入碳稅探討後,發現大型船舶在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較小型船舶佳,且船舶越小,其漲幅越大。(3)課徵碳稅額度越高,不管對哪一種類型之船舶,其碳稅佔總成本之比例也會越高,當碳稅額度到$300美元/噸,碳稅成本所佔的比例已高於燃油成本,容易使業者無法營運。(4)經由實證,研究渤海灣四個港口,綜合吃水深、載運量、主引擎?率、船速等因素分析後,發現最佳船隊之派遣應選擇相對較大型之船舶,以符合經濟與環境效益。本論文之實證以中國遼寧省渤海灣為例,探討在固定貨運量下,以最低營運成本為目標,分析徵收碳稅與否,對船舶排放量和船舶派遣之影響。結果發現,碳稅之增收僅影響對船隊之選擇,提高船舶容量6000TEU以上之派遣次數,創造規模經濟,卻不影響船舶派遣航線之決策,但課徵碳稅顯著增加業者之營運成本,對環境之改善也很微小,因此,碳稅之徵收,對短程海運之業者無經濟與成本效益。
Date of Award2014 Jul 31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Ching-Chih Chang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