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表面含鋅之銅銦鋁二硒薄膜之特性分析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Characterization of post-sulfurized Zn(S)/CuInAlSe2 stacked thin films
  • 蘇 孟偉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本論文利用共濺鍍的方式製作銅銦鋁先驅層,藉由控制各靶材的?率,調控先驅層的成份比例,進而調變硒化製程後之薄膜的能隙。硒化完成之銅銦鋁二硒薄膜,需再經過硫化熱退火的方式,以硫取代硒形成銅銦鋁二硫。銅銦鋁二硒的能隙因鋁含量之多寡可由1 eV到2 7 eV,而銅銦鋁二硫的能隙範圍則可擴大到1 5 eV到3 5 eV,擴大能隙為實驗之主要目的之一,藉由硫化及摻雜鋁,將能隙擴大到可見光之發光波段。 在實驗中,硫化製程可分為二種,第一種是高溫硫化銅銦鋁二硒,將薄膜中的硒完全取代為硫,第二種方式低溫硫化,僅在薄膜表面形成銅銦鋁二硫。硫化完成之後,以化學水浴法製備硫化鋅層,作為元作之N型材料,形成硫化鋅∕銅銦鋁二硫之異質P-N接面。同質P-N接面的製程則是在高溫硫化之同時作鋅的摻雜。先濺鍍一層鋅在銅銦鋁二硒之上,再進行高溫化,硫化同時進行鋅的表面擴散,形成銅銦鋁二硫之同質P-N接面。 製程的最後,在N型區上方濺鍍一層摻鋁之氧化鋅(AZO),作為透明導電層,接著用銀膠製作上電極,完成二極體元作之製作。在濺鍍先驅層、化學水浴法製備硫化鋅或濺鍍鋅及濺鍍AZO時,會分別使用三個金屬罩(shadow mask),將元件規範成圓形區域,圓形區域由大至小。使用金屬罩的目的在於讓電流的分佈更加均勻,並防止非相連之薄膜層短路。元件完成之後,以電壓源偏壓進行元件發光測試,並觀察到不連續的光產生。 本實驗以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能量分散光譜儀(EDXS)、X光繞射儀(XRD)、I-V量測、拉曼光譜儀(Raman)、低掠角繞射法(GIXRD)及螢光光譜儀(PL)等分析儀器,遂實驗步驟量測其結果,包括薄膜的表面形貌、成分比例、結構特性、二極體特性曲線等資料。 由分析結果顯示,硫化鋅∕銅銦鋁二硫之異質P-N接面二極體的特性曲線最佳。
Date of Award2014 Jul 9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Dung-Ching Perng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