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衛星三號利用GPS掩星方式反演電子密度,並使用了球對稱的方式,假設一個近地球軌道衛星,經過地球兩端,電子密度為球對稱,兩端的中心點為切點,以此方式決定出經緯度、高度與電子密度。但是實際上地球並非是完美的球狀,且近地球軌道衛星所經過的電子密度,也並非球對稱和左右相等。 本研究利用EISCAT雷達觀測站的數據來比較福爾摩沙衛星三號的數據,使用電子密度與高度的關係計算出垂直總電子密度含量,並且比較在不同參數與電離層的活動下,EISCAT雷達觀測站與福爾摩沙衛星三號的垂直總電子密度含量誤差百分比。 本篇論文中將討論太陽輻射通量指數、地磁擾動強度、地球磁暴指數、向東極光電噴流強度、向西極光電噴流強度、極光電噴流參數、角度這些參數對於垂直總電子密度含量的誤差分析,分析中發現此雷達地點晚上平均誤差高於白天,且雷達觀測站地點落在極光區範圍,所有資料中呈現晚上較容易有電噴流經過,此地點造成誤差的最主要原因為電噴流影響了電子的飄移,造成電子密度的改變,使得有電噴流經過的資料誤差較大,去除最大的誤差影響,造成第二大因素為福衛三號與雷達站至地心的夾角,夾角越大誤差越大,也就是福衛三號離觀測地點越遠誤差相對越大。
福衛三號與EISCAT特羅姆瑟雷達站在極光區全電子含量觀測之比較
詒智, 饒. (Author). 2016 Jan 18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