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舊城區之商業形態之紋理分析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Tainan historic district commercial forms through urban fabrics analysis
  • 蔡 依樺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臺灣的商業場域普遍面臨老化、衰敗,因為商業場域所導入的都市更新策略相似,相似的策略通常會產生千篇一律的都市景觀。以臺南市為例,目前的都市更新策略(如海安路藝術造街)使得規劃時活動內容處理相似,像是孔廟文化園區及赤崁文化園區,策略過於單調、一致,使得商業場於無法持續發展。為使商業場域永續發展,以DSR(驅動力-狀態-回應)架構套用至都市商業場域,都市內的事件、政策、投資或危機等可視為驅動力(Driving Forces) 當驅動力導入都市商業場域,驅動力的大小會決定商業場域的範圍及規模,同時決定空間結構。而空間結構會影響都市紋理的形成,因而造成都市紋理的改變。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臺南舊城區商業場域的形態。以商品、業種業態的觀點分析商業場域內的活動內容和以都市形態學的觀點分析商業場域內建築物、街道路網以及空間形式之間的關係。著重由場域的發展歷程去指認商業場域主要的驅動力,並調查這驅動力對於都市紋理與都市景觀的影響。以動態決定靜態,亦即驅動力能夠決定商業場域的機能,能改變建築形態、空間形態,導入適當的都市設計策略,都市商業發展才會愈趨穩定。 根據研究成果顯示,神農街商業場域的商業活動決定建築形式(因航運需求而有的長條型街屋)。但商業活動改變,目前多為?飲、文創商品,商家為符合當代使用,改變建築物原有的結構與形態,保留程度不佳。而正興街商業場域目前商業活動以?飲為主,店家多保留老屋原本的建築立面和部分結構,不過商業活動過於單調,不符合多樣性。臺南火車站站前商業場域的紋理分析則是以活動者進行探討,不同活動者有不同的消費需求。如周圍所聚集電腦相關用品之商店符合青壯年、中年男性所需,亦有百貨公司、服飾店吸引女性族群。還因區位的關係,吸引外籍勞工在火車站附近活動,因此有外籍商店滿足外籍勞工需求。 綜合分析,神農街商業場域及正興街商業場域的驅動力相同,其對都市紋理的影響為活動內容不具多樣性,僅以?飲、文創支撐場域,若不導入多樣的商業活動,會逐漸喪失吸引力。而臺南火車站站前商業場域內擁有不同的活動者,驅動力對都市紋理的影響為空間結構較不利於商業活動的發展。可知商業活動能夠影響都市紋理,如果活動會使紋理有很大的改變,代表該活動對於場域是不好的,如果是同性質的活動,從多樣性的觀點去檢視亦是不好的。用同樣的策略經營商業場域會走向單調,因此須運用不同的驅動力,才會產生不一樣的商業形態。
Date of Award2017 Aug 4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Han-Liang Lin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