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臺灣原住民族與全國之間的健康一直存在差異,無論是平均餘命、死亡率、疾病盛行率等,原住民族的表現皆較為不佳,甚至有明顯的差距(葛應欽、劉碧華與謝淑芬,1994)。平均餘命雖為反映死亡率變化之指標,但隨著高齡者死亡率降低及慢性病盛行率增加,平均餘命無法細緻的呈現重要疾病之負擔。因此,藉由計算健康餘命,將可以呈現原住民族的壽命長度與品質。又透過解構原住民族與全國的健康餘命差距,探討造成兩族群健康餘命差距的原因別,將可了解健康不平等的問題根源,並提供政府實證資料來決定衛生醫療政策的優先順序。 材料與方法:本研究使用內政部公佈之2013年、2006年全國兩性簡易生命表及全體原住民族簡易生命表為基礎,利用2013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以歐盟出版之失能盛行率歸因工具(Attribution tool)估算全國與原住民族原因別的健康風險,搭配健保就醫檔所計算出的全人口與原住民族的疾病盛行率,推估各族群的原因別失能率,接著使用Nusselder發展之解構工具(Decomposition tool),加入衛生福利部的死因統計檔之個原因別死因分率,以Sullivan的計算健康餘命方式為基礎,估算台灣原住民族與全國之健康餘命趨勢,並解構兩族群間健康餘命差距之原因。 結果與討論:2006年原住民族與全國男性零歲平均餘命差距為10 62歲,健康餘命差距為11 02歲;女性部分,零歲平均餘命差距為8 81歲,健康餘命差距為7 39歲。解構2006年男性之間零歲餘命差距,肝硬化、肺炎、中風、心臟病及事故傷害為主要造成兩族群間平均餘命及健康餘命差距的重要疾病,其分別佔平均餘命差距的58 29%及健康餘命差距的38 1%;在2006年女性部分,造成其平均餘命差距的主要原因為中風、肝硬化、心臟病、肺炎、糖尿病,其佔平均餘命差距的45 9%。肝硬化、肺炎、中風、心臟病、事故傷害則為主要造成健康餘命差距的原因,其佔健康餘命差距29 66%。 2013年原住民族與全國男性零歲平均餘命為10 17歲,健康餘命差距為10 88歲;2013年原住民族與全國女性零歲平均餘命差距為7 46歲,健康餘命差距為6 63歲。相較於2006年的結果,2013年原住民族與全國之間的平均餘命及健康餘命差距出現較為縮小的現象,其中原住民族女性的餘命表現較原住民族男性佳,與全國之間的差距則是男性大於女性的。造成2013年與2006年男性之間的平均餘命及健康餘命差距原因相似,其中肺炎及心臟病的佔比明顯上升,肝硬化及事故傷害出現明顯下降趨勢。女性的部分,中風、肝硬化的佔比都出現下降的現象,而肺炎及癌症則造成的餘命差距佔比出現提升的狀況。 此外,在比較不同年代原住民族的餘命現象發現,2013年的原住民男性較2006年原住民男性平均餘命增加了2 25歲,健康餘命增加1 24歲,女性的部分,2013年較2006年平均餘命增加3 33歲,健康餘命增加1 42歲,無論性別,原住民族的平均餘命增加年數大於健康餘命,且原住民族女性增加年數大於男性。解構2006年與2013年原住民族零歲餘命差距原因別部分,事故傷害、肝硬化、癌症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為主要影響2006年與2013年原住民族男性健康餘命差距的重要疾病。女性部分,中風、肝硬化、事故傷害等為影響2006年與2013年原住民族女性健康餘命的重要疾病。 結論:無論年份或性別,相較於全國族群,原住民族平均餘命及健康餘命皆表現不佳,其中較常見造成兩族之間餘命差距的疾病為肝硬化、肺炎、心臟病、中風等,皆屬於慢性疾病居多。再者,2013年原住民族相較於2006年原住民族,無論是平均餘命或健康餘命皆出現上升的現象,主要以事故傷害、肝硬化等死因的出現明顯改善現象所造成的。最後,若要根除兩族群之間的健康不平等差距,除了觀察公共衛生因素,兩族之間的社經差異及政策等因素所造成的影響也不能被忽略。
Date of Award | 2017 Jul 11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Supervisor | Liang-Yi Wang (Supervisor) |
---|
臺灣原住民族與全國的平均餘命與健康餘命差距及解構
絢縵, 黃. (Author). 2017 Jul 11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