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使用DMARDs之順從性與持續性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Adherence to and Persistence with 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in Taiwan
  • 劉 宜涵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研究背景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為慢性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主要特徵是侵犯關節,造成全身多關節的變形及疼痛發炎,使病患生活品質下降甚至失能,和一般族群相比亦有較高死亡率。確診後及早開始使用DMARDs可以顯著改善預後,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佔有重要地位。然透過文獻回顧,病人對於DMARDs治療的順從性普遍不佳。目前臺灣尚缺乏持續性或順從性相關報告。本研究試圖藉由健保資料庫探討病人在開始DMARDs治療一年內之持續性與順從性,並嘗試分析是否存在預測因子及與預後的關係。另觀察病人整體治療歷程中不同治療組合的使用概況及持續性趨勢。 研究方法 利用2001?2010年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納入2002?2009年間符合RA診斷且初次申請重大傷病卡者為研究對象,並以重大傷病卡申請日為指標日期,追蹤一年內使用任一DMARDs之處方紀錄,記錄最後持有藥品時間得出使用期間長短為持續性,並計算處方藥品持有率(medication possession ratio MPR)評估其順從性。第二部分將病人接受的DMARDs治療組合分為11種,分析不同治療組合的頻率、人次、治療期間長短及轉換趨勢。 研究結果 研究對象共18 463人,平均年齡53歲(SD 13 99),女性佔多數(77 22%)。一年內使用任一DMARDs之持續性為315天,中斷治療比例為34 4%。約65%的病人持續性可達半年以上,小於1個月者低於5%。一年內順從性部分,平均MPR為60 26% (SD 35 97),MPR達到80%以上(即順從性佳者)佔43 84%。指標日期前一年順從性與第一年相比顯著較低。追蹤三年內的順從性變化,發現隨著使用年數增加,順從性與順從性佳者比例皆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分析預測因子,女性、偏遠地區、門診利用次數較低等特質與順從性差有關。由順從性佳與否推估後續一年發生嚴重需住院接受注射類固醇之RA復發(flare)風險,結果無顯著相關(adjusted hazard ratio: 1 012 95%CI [0 866 1 181])。第二部分最常見的治療組合為hydroxychloroquine和sulfasalazine或兩者合併(HCQ+SSZ);持續性部分,sulfasalazine單獨使用的持續性最低;合併治療中,不含methotrexate的組合持續性較低;而dual therapy又比triple therapy來得低。最後,生物製劑的持續性明顯高於傳統DMARDs。 研究結? 本研究以資料庫基礎方法研究臺灣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於確診後一年內接受任一種DMARDs治療之持續性及順從性,整體而言病患持續性佳,然順從性並不理想,並且隨著使用時間增加有逐漸下降的趨勢。造成順從性差的因素以及對病患預後的影響,資料庫提供的解釋能力有限;臨床實務上,需要加強病患的順從性,介入方式應針對病患疾病狀況及對治療的觀感作個人化的評估與調整。
Date of Award2014 Aug 25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Yea-Huei Kao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