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集水區中上游降雨型崩塌預測模式與影響因子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Assessment of rainfall-induced landslide evaluation model feasibility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at upstream and midstream area within watershed
  • 張 佑誠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台灣由於位在板塊交界帶,造山運動強烈,地質破碎且地形陡峭,再加上每年夏秋兩季之梅雨及颱風帶來大量之水氣,兩者交互作用下造成台灣坡地災害頻傳,也因此如何有效評估坡地災害危險性及找出危險區域是台灣在災害防治上之重要課題。 過去台灣在山崩潛勢預測模式上多使用歷年山崩目錄經統計方法計算得潛感圖,或者針對特定事件產生之崩塌進行訓練得到事件型潛勢評估結果,而前者無法辨別出不同事件類型之影響,後者則因事件數較少,無法得知在該事件類型之代表性。因此本研究收集2012年至2015年共8場大雨及颱風事件,經前後衛星影像判釋所得崩塌地以不安定指數法進行潛感評估,以比較單一事件型之崩塌潛感結果與8場事件崩塌合併後之評估結果是否具有一致性。針對研究區之區域特性對潛勢評估之影響,本研究另外探討集水區上游與中游區之崩塌特性差異。整體結果上,個別事件之潛感圖成?率曲線AUC值普遍有0 9以上,而在各事件崩塌合併後之潛感圖AUC值約在0 8,顯示選取之評估因子能有效辨別出崩塌與非崩塌區。而在崩塌發生區位上,不同事件之高權重因子及高崩壞比區域皆有明顯不同,因此當各事件崩塌合併後其權重明顯下降,顯示單一事件特性之影響會導致在評估上較難以表達不同事件之結果。而上游區與中游區雖然高權重因子相似,但在高崩壞比區位上仍有差異,因此當兩區一併探討時,差異被模糊化後則不易找出個別敏感區域,故評估時須注意區域尺度對潛勢評估之影響。
Date of Award2018 Aug 18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Ting-To Yu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