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dinsky (1911):「每件藝術作品都是它那時代的孩子,也是我們感覺的母親。」 (吳瑪俐譯,2006) 科技在近幾十年的時間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與學習方式,也增加了藝術創作的多元性與可能性。科技藝術融合互動性、現場性及即時性等特點,能讓藝術更加貼近民眾並更容易吸引觀眾的目光,也使每位觀眾擁有獨一無二的感官體驗。當代的藝術運用科技將觀眾加入表演形態的創作中,透過展演的裝置創造出獨特的空間與時間,科技藝術的特性能夠促使觀眾主動參與藝術創作,科技藝術的創作輪廓也逐漸浮現, 這是一種新時代的藝術體驗,結合了創作者的作品理念以及觀眾所賦予此作品的不同樣貌,形塑出的藝術作品更加符合這個科技時代的精神,作品也因不同個體的參與而產生了與眾不同的價值。 藝術家們嘗試將科技與各種媒材融入作品中,舞蹈結合即時攝影、日常素材加入科技形成樂器、音樂結合電子互動藝術裝置,各式各樣新興的作品,打開人們的視野與創意邊界。 本論文的創作「夢響」,將音樂與視覺結合,透過逐格影像繪圖建構觀眾內心的聲覺意象,也利用科技裝置使觀眾能與作品互動,透過多重感官的感知,使觀眾更能感受音樂中的情感起伏。逐格繪圖運用水彩作畫,營造如同童話般的夢境,小鳥會隨著不同情境轉換身體的顏色,畫面每次的改變皆是配合音樂的轉換,象徵小鳥不同階段的人生。科技面運用Arduino技術實作互動科技裝置作品,透過偵測觀眾人數開始改變影像,並運用影像疊影技術營造多層次的效果,以及格式塔的概念、造型原理。 觀眾能在原有的場景音樂上透過互動加上不同的聲音片段以改變作品的氛圍,而觀眾互動所產生的聲響會從四周的喇叭發出,透過與裝置本身不同的音響位置,建立作品的臨場感,觀眾能坐在作品前方的白色方塊上觸發感應器加上音樂片段改變氛圍,或者站在後方觀看,自由選擇觀賞作品的方式。 此創作能讓一般觀眾有機會嘗試創作或改變音樂,透過互動裝置,使觀眾在主動觸發裝置影響作品時,會專心的去聆聽音樂的改變,而作品的挑戰在於不流於僅具有趣味性的裝置,致力於取得藝術性與趣味性的平衡。其中,此作品希望能透過聲音、音景的運用,啟發每個人潛在意識裡面的聲音意象,也藉由畫面的刺激,使觀眾更能產生相近的經驗聯想,讓聲音意象有更多參造。
Date of Award | 2018 Jul 5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Supervisor | Jin Fon Yang (Supervisor) |
---|
『走入夢境-夢境裡的氛圍再現』-音樂互動裝置創作
瀅守, 陳. (Author). 2018 Jul 5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