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婚姻的生活適應與就業選擇之研究-以臺南市南區「越南」籍女性配偶為例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A Research on Life Adaptation and Employment Selections in International Marriages—A Case Study on Vietnam female spouses in South District Tainan City Taiwan
  • 鄒 方鼎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台灣自1980年代初期,在農村開始出現為數不少的泰國及菲律賓新娘,自此台灣的東南亞跨國婚姻便在推力﹝婚姻斜率﹞及拉力﹝仲介興盛﹞之下,蓬勃發展,大部份東南亞婚姻的結合,建構在「經濟因素」的基礎下,雙方各取所需,台灣男性花費比娶台灣女性更少的金錢迎娶東南亞女性,東南亞女性則藉由婚姻交換到台灣賺取在本國更多的金錢回饋母國,改善娘家經濟。 本研究以「越南配偶」為例,探討她們在台灣的生活適應與就業選擇,並利用「文獻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以個人層面、家庭層面及社會層面等三個構面分析「越南配偶」在台灣所遭遇生活適應與就業選擇上的問題。 研究結果發現:(一)來台初期皆不適應台灣油膩的飲食,適應能力與居住期間成正比;(二)在台灣的交通皆依賴「摩托車」;(三)認為「識字」與「語言能力」為適應上最大的問題;(四)來台動機皆欲改善娘家經濟,若有小孩後會與先生一起為家庭努力;(五)家務皆由越南配偶負責,「子女的教育」是最掛心的問題;(六)台越文化、節慶習俗差異不大,較無文化適應問題;(七)皆有意願參加識字班等輔導班,且先生及家人普遍支持;(八)希望政府機關能多提供就業資訊管道,以便找到適合的工作。 因外籍配偶普遍認為「識字能力」是首要解決的問題,故本研究建議除各級地方政府多方設置免費成人識字教育班及輔導班外,在中央機關的教育部可參考修正義務教育法規,將外籍配偶納入強制就學,要求在各級公私立學校就讀二年以上,結業時測驗,及格者並發給證書。另在就業方面建議:(一)在治標上建議各級政府可釋出屬於「臨時性」的工作如「擴大就業方案」人員及環保局的清潔人員,這些工作多屬勞力即可勝任;(二)在治本上仍需透過教育培力來提升素質,達到一定的中文能力與學歷,才能與台灣人競爭。
Date of Award2015 Aug 11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Jenn-Jaw Soong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