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雙極症是一種嚴重且高失能的精神疾病,大多於青年期發病,經常衍生人際、學業、職業及家庭等多層面障礙,而第一型雙極症患者常因上述行為而反覆出入院或短期再入院,目前國內有關於青年期第一型雙極症患者主觀疾病經驗的相關知識仍較為缺乏。 目的:探究青年期第一型雙極症患者之疾病經驗。 方法:採質性研究方法,運用描述性現象學之基礎概念,以方便取樣於南部某醫學中心精神科門診進行收案,研究對象為18-30歲青年期第一型雙極症患者,以半結構訪談指引探究其主觀疾病經驗,採全程錄音,經轉謄為文字稿後,以Colaizzi(1978)所提出的七步驟分析法進行文本分析,並根據Lincoln及Guba(1985)提出的確實性、可推廣性、可信賴性、可確認性作為研究嚴謹度之評估標準。 研究結果:本研究從青年期第一型雙極症患者患病過程的主體經驗,歸納萃取出核心範疇為「蹺蹺板的平衡」,涵?三個主要範疇及六個次範疇:情緒波動之苦(情緒波動帶來的生活改變、醫學診斷的衝擊)、人我關係間的矛盾情感(難以負荷的家庭關係、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人際距離)、找尋情緒穩定的立足點(自我接納到洞察與轉化、外在力量的支托)。 結論/實務應用:青年期第一型雙極症患者常在歷經情緒、?能及行為之明顯變化或退化後,才不得不就醫,且因台灣家庭文化特殊性,彼此相互依存,在過程中彼此情感的交織易造成家庭衝突的發生,在此過程中患者會發展出自助的方式包含找尋自我定位進而接納疾病與治療、覺察情緒波動與因應症狀與拉出適當的人我距離等方式,讓自己得以在疾病中生存下來,若能早日協助患者提前察覺情緒的變化,進而早期就醫,接受早期介入措施,將掌握其治療黃金時間,減少患者受疾病所困之掙扎歷程,強化患者的求醫行為並自我管理情緒進而維持自我的日常生活?能。
蹺蹺板的平衡-青年期第一型雙極症患者疾病經驗之探究
倍甄, 許. (Author). 2016 Jul 6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