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傾力與自然環境共處之際,極端氣候事件仍造成全球重大災害與損失,與水共存空間規劃途徑為空間規劃重要對策之一。如何控制都市地表不透水率為回應與水共存空間規劃途徑的關鍵指標。由於都市化造成地表不透水率增加,直接影響水循環更造成都市水災問題。但目前仍缺乏因地制宜的都市地表不透水率量測方法。這樣結果不僅造成推估水利工程規模產生資源浪費,更無法從源頭控管反映所應負擔零增逕流責任。有鑑於此,本研究建立回應其問題的量測模式,包含針對地表不透水率空間型態、影響變數與空間異質性問題,輔以地表不透水率量測法、地域型空間自相關分析、地理加權迴歸分析、A-C-B模式等方法,建構都市地表不透水率空間型態模式。本研究以台南市玉井區為實證地區,經研究發現,1 過去地表不透水率勘查方式,的確忽略對於空間型態影響;2 建立以建蔽率、公告地價與基地面積的不透水表面率推估模式;3 提供未來掌握不同區位土地使用地表不透水率結構差異,以及因地制宜分類建議參考。最後運用雨洪管理模式(SWMM)結合基本地文與水文資料,透過不同地表不透水率強度,模擬四種地表不透水率情境包含自然地表情況、都市化情況、滯洪情況與不透水管制情況,進行洪峰流量分析。結果顯示,透過都市不透水控制與設置滯洪池情境有相似的減洪效果。本研究之成果有助於提供未來都市規劃者在考量土地使用規劃時,可依據不同都市地表不透水率空間型態,作為土地使用在考量都市不透水管制之研究基礎。
Date of Award | 2016 Jul 13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Supervisor | Hsueh-Sheng Chang (Supervisor) |
---|
都市地表不透水率空間型態與影響因素研究
晉賢, 廖. (Author). 2016 Jul 13
Student thesis: Doctoral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