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工業都會區排放有害空氣污染物(HAPs)特徵及其潛在對民眾暴露影響。研究方法乃篩選致癌潛勢較高HAPs為目標污染物(苯、甲醛、1 3丁二烯、砷、DPM、2 3 7 8-TCDD),參考國內排放清冊、SPECIATE4 4指紋資料庫,推估工業都會區、港埠區域之各項活動排放量,應用擴散模式模擬污染物濃度分佈,推估民眾潛在暴露風險。此外,考量不同排放源管制策略情境之效果,本研究亦探討各類排放源、目標污染物物所致暴露風險之空間分布特徵。 研究結果顯示,研究區域內揮發性HAPs (苯、甲醛、1 3丁二烯)排放主要來源為移動源,微粒HAPs(砷、2 3 7 8-TCDD)排放主要來源為固定源,柴油微粒(DPM) 於港埠區域排放量較高。依據各物種致癌因子計算其排放量致癌毒性權重結果顯示,柴油微粒致癌毒性權重最高( >95%),汽油車排放污染物主要影響由1 3-丁二烯所致,移動源排放致癌毒性權重占比最高為柴油大貨車。固定源排放致癌毒性權重占比最高行業為鋼鐵業,其次為石油及煤製品業;影響潛勢最高物種為砷(約占35%),其次為甲醛(占23%)。港埠區域排放影響潛勢最高為遠洋船舶(67% ),主要物種為DPM。研究區域總致癌毒性權重以港埠區域排放相對重要性最高(占66%),主要關切物種為柴油微粒。 解析有害空氣污染物排放源與大氣濃度分布空間分布特徵顯示,移動源所致高值多位於省道、市區、港埠區域,固定源多分布於工業區。整體言之,目標工業都會區內有害空氣污染物環境濃度超過環境濃度限值之項目,主要以移動源排放比例較高之物種較多,砷、柴油微粒增量濃度僅在排放源附近高於環境濃度限值,影響範圍較小。苯、甲醛、1 3-丁二烯之大氣濃度增量主要來自移動源排放(>80%),砷、柴油微粒增量濃度主要由港埠區域排放源所致,固定源排放2 3 7 8-TCDD比例遠大於移動源及港埠區。各情境不同物種增量濃度依序為 柴油微粒 > 苯 > 甲醛 > 1 3丁二烯 > 砷 > 2 3 7 8-TCDD,不同情境之致癌風險依序為 柴油微粒 > 1 3丁二烯 > 苯 > 甲醛 > 砷 > 2 3 7 8-TCDD;研究結果顯示柴油微粒於本研究案例(工業都會區、港埠區域) 之大氣濃度增量值較高,亦為重要潛在健康衝擊風險之有害空氣污染物。 解析研究區域內不同排放源之潛在健康衝擊風險顯示,港埠區域排放之健康風險衝擊最高,其次為移動源排放,固定源排放所致健康衝擊風險較低,影響範圍亦較小。模擬濃度之致癌風險值低於可接受風險值(
Date of Award | 2016 Aug 30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Supervisor | Jiun-Horng Tsai (Supervisor) |
---|
都會工業區有害空氣污染物排放特徵暨暴露風險評估研究
瑋庭, 古. (Author). 2016 Aug 30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