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型社區戶外生活行為與生活空間研究-以台南市東山區嶺南社區為例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The Research of Country Community Outdoor Life Behavior and Living Space – The Case of Lingnan Community in Tainan Dongshan District
  • 謝 宗軒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鄉村社區在日常生活中有?多豐富的生活行為,這些生活行為與特質是社區生活文化與發展的背景與內涵,即便是廣場上嬉戲的兒童、拉出椅子坐在路邊與鄰居聊天、在榕樹下閒坐、前院裡邊聊天邊剝龍眼等的生活行為也都是社區故事的一部分。這些鄉村型戶外生活行為與活動,過去很少有人深入做調查與研究,因此本研究探討社區的戶外公共生活行為與其生活空間環境發展的特質與問題,企圖的去觀察分析這些生活場域之中的特質,尋找其生活內涵與生活環境的價值與未來的發展機會。 藉由觀察記錄與社區生活的參與,發現鄉村社區的特殊生活內涵與空間構成,因此進而做分析討論與研究:1 社區計畫書的內容整理與分析、2 計畫書內容的卻認與社區活動的參與、3 社區居民戶外生活行為調查等研究方法,分析社區活動與行為以及空間分佈的特質。 本研究分析結果如下: A 社區組織舉辦的社區活動:社區的生活與環境空間不斷的在進化,從原來的只在活動中心作活動,到現在社區營造了?多的公共生活空間點,產生了多元化的生活內涵,社區組織透過與外部團體的交流讓社區學習與進化,企圖讓社區居民更重視自己的生活內涵與生活環境並持續的參與社區公共事務。 B 社區自發性生活行為與空間聚點:刻意被創造出來的空間並不一定符合居民的使用,或是可以說居民不一定會來使用,研究中特別去分析觀察社區自發性的生活行為與生活空間,這種沒有刻意安排自主形成的活動空間構成要素有1 空間位置、2 主人長時間在空間、3 人際關係三方面的影響。 C 鄉村社區「共」生活:本研究中將生活行為與生活空間聚焦於公共、聚集、互動、交誼等的共生活型態,企圖去理解社區產生「共」的因子與特質,社區的「共」生活空間可分為兩類:1 公有空間2 共有空間,這兩類影響著居民對於空間的使用習慣與使用時的心態,如果能運用這些「共」空間與生活行為並適當的注入關鍵人物,使共空間生活內容轉化為對社區的公共議題有幫助的關鍵內涵時會使社區的「共」生活更加有意義。
Date of Award2015 Dec 16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She-Ming Chen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