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機車換電站密度對購車者選擇意願之影響—以台南都會區為例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The Effects of Battery Exchanging Stations Density on the Willingness to Purchase Electric Scooter - A Case of Tainan City
  • 劉 紹寬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近年來,因氣候變遷與環保意識的提升,低污染的新能源運具之發展逐漸受到重視,於此背景下,國內的政府與民間企業皆開始推廣低污染的電動機車,做為響應環保與改善都市環境的手段。除了續航力與車速等硬體性能,都市內的換電站點密度、政府給予的補助金額,也是影響民眾選擇電動機車意願的關鍵因素。透過研究範圍的問卷調查與多項羅吉特模型,本研究找出民眾對於電動機車的各項條件、換電站配置密度之偏好,並回饋至都市政策建議。 本研究使用地理資訊系統,建立台南都會區可能的換電站設置情境,以各里人口數為權重,計算不同情境之下,至最近換電站的平均距離,並且將此納入問卷選項。而問卷調查以敘述性偏好的方式設計,針對台南都會區的機車使用者,令其於特定條件下,選擇較偏好的傳統機車或電動機車。透過敘述性統計與多項羅吉特模型,分析311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各種機車的價格與速度;換電型電動機車的換電站可及性、換電價格、續航力;充電型電動機車的充電時間等,皆是重要的影響選擇因素。並且,不同的社會經條件之族群,也有不同的偏好,如女性與年紀較長者,較能接受電動機車。特定族群間亦有不同的重視條件,像男性相對更在意機車速度、年長者介意價格,而每天長時間使用機車,以及使用機車於通勤和接送他人的族群,偏好較高續航力的車型。在都市政策方面,若要使電動機車的受選用機率上升至與傳統機車相近,可嘗試提升換電站密度至加油站密度;增加購車補助金至1 8萬元;或是補助電池交換費用至接近油價,皆能使電動機車更具競爭力。
Date of Award2017 Aug 22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Tzu-Chang Lee (Supervisor)

Cite this

'